日前,看著從恒溫缸撈起的一尾尾活蹦亂跳的桂花魚,南安梅山鎮蓉中村黨委委員、桂花魚養殖基地負責人李朝陽感慨萬千,既激動又感動。激動于這批魚苗養殖成活率達9成以上,能為村民和村財帶來豐厚收入;感動于它們是去年臺風“杜蘇芮”襲擊養殖基地后收獲的首批桂花魚。
2021年,由蓉中村黨委和國務院扶貧辦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蓉中)培訓基地牽頭、部分村民投資,福建省首個內循環恒溫缸式桂花魚養殖基地在南安梅山鎮蓉中村投入運行。去年7月,穩步發展中的基地受超強臺風“杜蘇芮”重創,損失慘重。承載著蓉中村鄉村振興希望的基地進行升級加固設備,為桂花魚建設更智能化的“新家”,并于去年11月投入4.5萬尾魚苗。連日來,災后首批1萬多公斤成魚陸續銷往福建、廣東及東北三省,帶來上百萬元收入。
桂花魚被打撈起來后將銷往各地
實行智能管理
遠程操作養魚
近日,記者來到養殖基地1號車間時,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鄭文杰和萬亮正在協助技術員進行清潔、消毒工作。記者看到,1號車間共有8個1.2米深、6米直徑養殖缸,目前所有成魚已全部售出。2號、3號車間仍在養殖中,4號車間用于魚苗馴化。
“桂花魚養殖采用規模性工廠化內循環水養殖系統,具有機械過濾、鼓風增氧、殺菌滅藻、水質監控等多重功能,不受季節、細菌和蟲害影響,能夠保證桂花魚產量和質量。缸內的水體每3個小時就能完成1次循環,耗水量在5%到10%之間,十分節水,每立方水可產魚40—50公斤。”基地負責人李朝陽介紹,車間還通過物聯網等技術實現遠程操作和智能化管理。
他拿起手機,向記者演示如何手機遠程查看、控制車間數據。“手機直接顯示溶氧、水溫光照、空氣濕度溫度等數據,可以直接控制水溫、恒風系統、排污設施等。設定好參數,控制系統還會自動調整到對應參數。”他說,得益于智能化設備,每個車間僅需1人管理,實現“在辦公室里干農活”。
帶動村民致富
壯大村財收入
“災后收獲的首批成魚共1萬多公斤,每公斤市價約20元,收入約100萬元,預計年產12.5萬公斤。”李朝陽說,這批桂花魚成活率達9成以上,超出他們的預期,這在去年7月時是預料不到的。當時,經過首批和第二批魚苗養殖探索,第三批成魚即將出欄,卻被臺風“杜蘇芮”帶來的大水沖走,設施設備也全部損壞。
基地重建等于從零開始,李朝陽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定信心,加大投入,升級設備。“我們得到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南安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村黨委還與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達成黨組織結對共建,進一步助推桂花魚養殖產業發展。”李朝陽說,基地加固、墊高養殖缸,優化設備以便及時采取保護措施,成立應急預案,改進管理方式,同時協調鎮村幫忙疏通河道,多措并舉,消除隱患?;赝瑫r優化車間智能管理系統、遠程操作系統,力求有效提升抗洪能力和排污流速,以科技賦能高標準重建災后桂花魚養殖基地。
“桂花魚養殖基地流轉閑置土地,通過鼓勵村民參與入股等方式,帶動村民創業致富,并保證每年10%的利潤充實村集體收入,為村財增收至少10萬元。”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文彬表示,基地整合土地資源,提高農村集體收入,小魚“游出”鄉村振興大產業。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