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人們在中山路觀看國潮快閃街頭文化展演。 (張九強 攝)
刺桐幻幕(網絡視頻截圖)
掌中木偶表演(張九強 攝)
古樂聲聲(網絡視頻截圖)
■融媒體記者 張素萍 通訊員 李瑩
當暮色浸染泉州中山路,百年騎樓的窗欞化作舞臺——4月6日晚,一場以“∠45°刺桐幻幕”為主題的國潮快閃在榮寶生活?泉州館前驚艷亮相。掌中木偶躍然窗臺,南音悠揚,新中式旗袍與光影共舞,非遺元素在騎樓45°仰角間煥新綻放。這場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聲光電的沉浸式演出,將中山路的夜幕點染為“一窗一景”的奇幻劇場,引發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騎樓窗欞變舞臺
45°角解鎖古城之美
當晚8時,中山路騎樓在暮色中亮起暖光,中山路騎樓的樓體化作天然劇場。隨著《望明月》的清唱聲響起,窗臺上,掌中木偶在演員操控下“翩翩起舞”,與悠悠響起的南音洞簫聲遙相呼應;一樓連廊內,演員身著新中式旗袍開始走秀,伴隨著或歡快或婉轉的樂曲,窗玻璃上的燈光投影隨節奏變幻,將騎樓的每扇窗戶化作動態“銀幕”……約20分鐘的演出中,融合了掌中木偶、南音、閩南語歌曲演唱等形式,既有傳統非遺的典雅,又有現代潮流的活力。
“平視久了會審美疲勞,我們嘗試用‘向上45°角’,重新發現古城不一樣的美。”福建省印記閩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刺桐藝術團藝術總監兼總導演周瓊瓊告訴記者,此次創意源于對泉州文旅體驗的創新思考——騎樓建筑的窗牖不僅是空間分隔,更可成為文化展示的“微窗口”。抱著“做出不一樣的東西”的初衷,從接到邀約到落地演出,團隊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節目的策劃與編排。
三天速成“快閃”
收獲觀眾熱情點贊
記者獲悉,此次活動由鯉城文投集團刺桐藝術團主辦,印記閩南文旅創排。作為去年年底新成立的文藝團體,刺桐藝術團以古城為展示載體,將現代創新表演形式與閩南非遺元素相結合,在古城街巷間演繹世遺泉州豐富的民間藝術,推動閩南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著力打造“百戲鯉城”文化名片。
演出中,泉州青年演員莊森擔任執行導演,攜手刺桐藝術團演員及旗袍協會成員,將南音、掌中木偶戲等非遺元素融入演出,并轉化為可看、可聽、可互動的體驗。
“我們在選曲上特意兼顧經典與流行,既有南音《直入花園》的原汁原味,也有閩南語歌曲《愛情恰恰》的歡快節奏,讓不同年齡層都能產生共鳴。”周瓊瓊表示,盡管籌備時間緊張,但現場觀眾的熱情與后期視頻的高轉發量超出預期。“騎樓一扇扇小小的窗戶,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承載著觀眾對文化的情感連接,就像一場‘青春的夢’。”
國潮賦能古城商圈
老建筑煥發新活力
作為文化休閑復合空間,榮寶生活?泉州館已成為中山路的網紅打卡點。館內不僅陳列畫界名作、舉辦沉浸式藝術展,更設置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區與互動拍照區,讓游客在觸摸歷史的同時參與文化創造。
“中山路是泉州的百年老街,我們希望通過國潮元素的注入,讓老建筑煥發新活力。”鯉城文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快閃是“刺桐FUN”系列活動的試水,后續將在4月中下旬泉州首屆時尚周及“五一”假期推出更多沉浸式演出,推動非遺與時尚、商業的深度結合。
夜幕下,騎樓窗戶的燈光漸次熄滅,觀眾仍意猶未盡。隨著國潮風的興起,鯉城正依托中山路騎樓建筑群,打造兼具“閩南味、國風潮、國際范”的消費新場景,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找到落點。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