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全國物業服務工作部署會在泉州召開,住建部來泉調研并部署物業提升工作。會上,泉州市分享介紹其以城市更新為契機、物業服務為切口、老舊小區管理為重點、群眾感受到變化為目標,集中開展物業服務管理“四升一降”專項攻堅的經驗及成果。目前,通過黨組織覆蓋、業委會組建等綜合治理,全市2265個住宅小區實現物業服務、黨組織全覆蓋,業委會組建率從40.5%躍升至90.8%,物業信訪量同比下降46%。
豐澤區華豐社區“拆墻并院”整合管理單元(資料圖)
創新實踐
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
在豐澤區華豐社區,一道長長的圍墻拆除工程,成為泉州基層治理改革的縮影。這片原屬6個零散小區、21棟老舊居民樓的區域,曾因管理分散導致公共空間荒廢、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通過“拆墻并院”整合管理單元,社區引入優質物業企業統一運營,解決了長期困擾的便民場所、物業管理、鄰里關系等“三大難題”,曾經“各自為政”的零散小區蛻變為“共享家園”。
類似的實踐在泉州多點開花。針對327個失管小區,泉州市探索“國企兜底+社區托底”雙軌并行:鯉城區金山社區出資注冊物業公司承接物業服務,解決轄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缺失的問題;豐澤區由豐澤城建集團權屬鼎豐物業有限公司接管多個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工作,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而晉江市則一直在探索老舊小區“改管運”一體化模式,將工程改造與物業服務捆綁,設置“6個月全免+6個月半免”物業費過渡期,居民先體驗服務再繳費。
群眾既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目前泉州467個小區實現業主自治。對于1590個由物業企業提供專業物業服務的小區,泉州出臺實施地方標準,推動專業物業服務“質價相符”。
明鑫花苑小區新加裝的電梯和樓棟外觀融為一體(資料圖)
制度創新
從“單兵作戰”到“多元共治”
走進豐澤區明鑫花苑小區,新加裝的電梯和樓棟外觀融為一體,路面干凈整潔,一排排電動車排放有序,整個小區煥然一新。這一變化背后,是泉州市“黨建引領、部門聯動”治理體系的縮影。泉州市委、市政府將物業管理列為“一把手工程”,市、縣、街道(鄉鎮)三級書記領銜攻堅,建立“問題—責任—整改”清單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公安、城管等部門建立“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2024年開展聯合執法立案查處21件,推動510個小區解決消防管網無水問題,287個小區完成外墻脫落整改。
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治理活力。法院、住建部門聯合成立住建領域協同解紛中心,累計調解物業糾紛554件;業主從“旁觀者”到“當家人”,近7000人的業委會委員“儲備庫”與1800多支社工志愿隊伍深入社區,化解矛盾6100余起。在制度層面,物業服務質量星級評價標準覆蓋1222個小區,53個不達標項目被限制承接新項目。
“自我造血”機制
激活小區治理新動能
“每月物業費多交3毛錢,設施維護就有了保障!”石獅市寶蓋鎮百德康橋假日小區業委會主任提到的“3毛錢”,正是小區創新的“小公維金”制度——在每平方米1元物業費基礎上增收0.3元,專項用于公共設施改造,有效提升小區硬件設施和業主獲得感,繳費率已達97%。
在泉州,類似激發內生動力的實踐遍地開花。晉江市通過“美好家園”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累計投入超千萬元支持小區改造;惠安縣試點“友鄰基金”模式,整合居民自籌、企業捐贈、政府撥款等方式,有效保障自治資金。資源盤活更需制度護航,泉州在全市開展公共收益“點題整治”,由物業企業管理公共收益的小區100%設立專戶規范管理1.57億元資金。
讓“死資源”變“活資金”。泉州將逐個小區建立公共資源清單,建立公共資源臺賬等標準化收入事項,實行國企、屬地、社區(小區)“三方聯營”模式,盤活閑置國有資產,增加小區公共收益,最大限度推動資源、資產變資金,激活小區治理“源泉活水”。從“拆墻并院”打破管理壁壘,到“三方聯營”激活沉睡資產,泉州以一個個鮮活案例,探索出基層治理從“輸血”到“造血”的可持續路徑。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