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何喬遠:字穉孝,號匪莪,世稱“鏡山先生”,明代晉江人,杰出的方志學家、理學名宦,官至戶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右侍郎。一生秉筆直書,著述等身。
《鏡山全集》內有何喬遠畫像
核心提示
何喬遠一生忠于職守,敢于秉筆直書,但仕途坎坷,三次出仕、三度貶官,居官不滿十載。他的主要成就還在于著書立說上,一生編纂有《獄志》《膳志》《名山藏》《閩書》《皇明文征》等,并著有《釋大學》《釋武城》《西征集》《鏡山集》(后人重編為《鏡山全集》),以及個人詩集《萬歷》《泰昌》《天啟》《崇禎》百余卷,等等。縱觀全國,有這樣的史志、學說成就者,寥寥可數。
“溫陵五子” 結社賦詩
明末,在朝廷禁海政策的背景下,多個東南武裝海商集團快速崛起,其集團首領包括有南安人鄭芝龍、惠安人李魁奇等。這些藍色洋面上的“雄強者”,往往亦盜亦商,行事風格也捉摸難定。崇禎元年至崇禎二年間(1628—1629年),明廷打算采用招撫之術收編這些武裝海商集團,這時一位七旬泉州老人便被請出來擔當“招安使者”,此人便是何喬遠。在何喬遠的開誠游說下,鄭芝龍、李魁奇這兩位鐵血梟雄竟先后答應“歸順”朝廷。何喬遠緣何會有這么大的號召力,這恐怕就要從他生平所作所為講起了。
何喬遠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出生于泉州郡城的袞繡鋪(今市區東街菜巷一帶),其族是元至元年間派衍至泉州郡城的,自從五世祖何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中舉并授儒學教諭之職后,家族文風蔚然,聲名漸盛。何喬遠之父何炯“專精學《易》,兼治宋儒書”,是泉州赫赫有名的學者、教育家,從小就對喬遠悉心教導。而喬遠長得“奇偉不凡”,而且記性好,“讀書過目成誦”。八歲時,父試以駢語曰:“乍雨乍晴天未定。”即答道:“有麟有鳳國將興。”一語令眾人刮目相看。到了十四五歲時,喬遠在古文詞方面已經頗有造詣,而且還刻苦鉆研各類“圣賢之學”。萬歷四年(1576年),喬遠與兄長喬遷一同參加鄉試,雙雙中舉。兄弟倆文才出眾,平常樂與友人楊文恪、陳及卿、李世禎、黃克晦結社賦詩,時有“溫陵五子”(世人將喬遷、喬遠視為“一子”)之譽。
賜恩巖是南宋老丞相李邴寓居之所,何喬遠曾多次登臨。
官場受謫 告假歸鄉
萬歷十年(1582年),何炯仙逝。喬遠痛泣幾絕,在家守孝3年并作《攀木篇》和《泣齒文》,追悼亡父。直到萬歷十四年(1586年)才參加會試,并高中進士。萬歷十六年(1588年)選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歷禮部精膳司員外、儀制司郎中。當時神宗想要并立三皇子為王,以待將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史稱“三王并封”。喬遠上疏,以“祖訓無待嫡”為由,阻止了這次“并封”行動。
萬歷二十年(1592年),日本攻打朝鮮,朝鮮王京陷落,被迫向明廷求救。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提督李如松率兵援朝,硬剛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派出的“精銳部隊”。不久,明軍擊潰日軍,光復王京。此時,兵部尚書石星奉旨與日本會談,他昏懦無能,竟為日本請封王、求和議。何喬遠看不下去,直指兵部失策和“以和欺主”,力阻石星之議。又疏陳歷朝馭倭策略,主張繼續出兵保護朝鮮。果不其然,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日本發布總動員令,組建八支軍隊,再度進犯朝鮮。石星因蒙蔽圣聽被逮,死于獄中。朝野人士都佩服喬遠的遠見卓識。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肅藩王去世,其子請襲王位,通過行賄朝中權貴得封。喬遠聞訊,執直力言要待藩府守喪三年后方可襲位。此事有禮法在前,權貴也無可奈何,但卻因此對喬遠恨之入骨。
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禮部有宗室冊封之事,在封本紙尾忘記讓何喬遠署名,主事洪桂渚又沒校對出,被訴“奏牘不恭”。事件一經曝光,喬遠之前得罪的權貴立即抓住機會讓人彈劾,喬遠因此被謫廣西布政司經歷。清道光《晉江縣志》載:“以宗室冊封本尾誤遺銜名事,謫廣西布政司經歷。”不久,喬遠的元配病故,心灰意冷的他便告假歸鄉。
相傳,何氏府第于泉州市區蔡巷何衙埕,其后裔亦被稱為“何衙埕何”。今何衙埕尚存些許路段。
創立學社 名望日增
何喬遠回到泉州后,里居二十余年。不久在泉州辦起了“雅社”(類似書房講堂),因他聲名在外,前來問業的學子差點把門檻都踩爛了。除了給學子們講課外,喬遠還每天與縉紳游士“倡酬論學”,美譽日增,逐漸把自己推向了地方“學術大佬”的位置。合肥人竇子偁(字燕云)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出任泉州知府時,很是器重喬遠,經常登門拜訪他,向他請教治政之方。喬遠為知府悉心剖析當時的社會利弊,從不為自己謀福利,而是一心只求造福泉州百姓。
然而尷尬的是,這位“學術大佬”將父親何炯留下來的祖宅,慷慨地讓予自己兄長之子居住,而他只得寄居在友人“郭翁”家的右舍中,算是“寄人籬下”了。如此過了兩年,有一回接替竇子偁擔任泉州知府的程達無意間得知此事,本就敬重喬遠風節的他,立馬下令為這位名士興修了一所宅邸,算是送給了喬遠一個“新家”。
父親何炯葬于北山(清源山)下,喬遠經常去墓園探視,并于墓前種植荔園。后來干脆在山腳的鏡山(亦稱鏡石或醉月巖)構筑土屋數間,名曰“自誓齋”,一來是鞭策自己著書立說,二來也是警醒自己勿與“腌臜”同流。平日里他就在清源山下割麥、掘番薯,粗食為飯;一旦有客至,就到村里沽酒相慶,陶陶自樂,不醉不歸。這段時間,喬遠在鏡山創立學社,授徒講經,前來向他求學之人更是絡繹不絕,人們都尊稱他為“鏡山先生”。清道光《晉江縣志》稱這時的喬遠“名德碩望”,天下人將他與鄒南皋(東林書院山長鄒元標)、馮仲好(御史馮從吾)、趙鶴儕(考功郎趙南星)并稱為“四君子”。
醉月巖西側高地上古時建有“自誓齋”。此齋今已無存。
萬歷四十年(1612年),喬遠請郡守蔡繼善重修一峰書院,他與鄭孩如、唐見梅、韋衷芹、黃季弢、張元中等名士率諸門人于此集講,并創立“恥躬”社。翌年,喬遠又在鏡山購下農屋數間,辟立休山書院(又稱鏡山書院),門前立匾曰 “恥躬堂”。
何喬遠曾請郡守蔡繼善重修一峰書院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大學士葉向高與洪有聲、黃國、郭夢詹等人,特地到書院拜會喬遠,并留下題刻石一方。泰昌元年(1620年),喬遠編纂完成《閩書》,共154卷。如今,在鏡山一帶尚有鏡山書院遺址,即為當年喬遠講學、著書之處。
如今,清源山下有鏡山書院遺址。
盡忠職事 不求私利
泰昌元年,光宗即位后,立召何喬遠為光祿少卿。是年九月,光宗崩,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在友人葉向高、鄒元標的耐心勸說下,喬遠這才又正式“打卡上班”,赴京就任光祿少卿,不久改任太仆少卿。此時,清軍已取遼陽,巡撫王化貞駐兵廣寧衛備戰,朝中宰相葉向高主戰;遼東經略熊廷弼和何喬遠認為不宜輕舉,主張嚴守廣寧。可惜僅過數月,因熊廷弼與王化貞不知,致兵敗潰逃,廣寧衛失守。國內一片嘩然,朝臣對熊、王二人的處置產生激烈辯論。熹宗起初批示讓熊廷弼戴罪立功。但大明律有規定,主將不固守便是坐斬之罪。所以喬遠擬文,與大理寺少卿馮從吾、太常少卿董應舉、朱一桂、許維新等疏請逮捕熊、王二人,以明正典,時稱“五少卿疏”。天啟五年(1625年),熊廷弼坐罪處死。而王化貞則被關到崇禎五年(1632年),才坐罪伏誅。
天啟二年(1622年),喬遠進光祿寺卿。五月,山東白蓮教在徐鴻儒的率領下起義,數萬人攻陷鄆縣、鄒縣、滕縣等地。到了十一月,徐鴻儒遭部下出賣,被捕遇害,起義被鎮壓下去。由于白蓮教教徒多為窮苦民眾,喬遠疏言:“赤子無知,請乘大捷之后,招撫赦宥。”建議天子寬宥這些教徒。這一建議最終獲得批準。
天啟三年(1623年),喬遠舊疾復發,乞歸。朝廷不同意,還將他擢升為通政史。喬遠無奈只得再次上疏辭官,一直寫了五封“辭職信”后,方被批準以戶部右侍郎之職,致仕歸鄉。清乾隆《泉州府志》載:“(喬遠)加戶部右侍郎以歸,橐中不滿一金。”喬遠為官清廉,以至于歸鄉時竟囊中羞澀。
何喬遠與名宦詹仰庇曾結伴同游六勝塔
何喬遠詩詠過清源山老君巖
奮筆耕書 名滿天下
天啟四年(1624年),喬遠回到泉州,繼續講學于鏡山書院,后又主持泉山書院。此時朝堂權柄早已落入奸宦魏忠賢之手,他為收人心,屢次派人來請喬遠重新出仕,均遭拒絕。喬遠心若明鏡,他知道絕對不能與結黨營私的魏忠賢攪和在一起,否則會玷污自己的名節。崇禎元年至崇禎二年(1628—1629年),何喬遠參與招撫鄭芝龍、李魁奇兩位海上雄強,并順利完成任務,更是令人對他肅然起敬。
崇禎二年(1629年),魏忠賢閹黨被剔除干凈。在臺省的共同舉薦下,喬遠以南京工部右侍郎之職召回。崇禎帝嘉其老成體國,又令署戶、工二部。但這時的喬遠年邁多病,僅上任2個月,就又致仕返鄉了。
崇禎四年(1631年),喬遠病卒,享年74歲。崇禎五年(1632年)七月,入祀于泉州學宮左隅。崇禎九年(1636年),興泉道曾櫻為其建“理學名臣”坊。《閩中理學淵源考》評曰:“喬遠終始四朝,后先一節,安貧樂道,鞠躬厲行。平生德容沖粹,與人交洞見肺腑。自少勵志前修,既立朝,以文章氣節自砥。”
喬遠一生奮筆耕書,除《閩書》外,其著述還有《獄志》《膳志》《西征集》《名山藏》《鏡山集》《皇明文征》《釋大學》《釋武城》等,另編纂了《泉州府志》《安溪縣志》,輯有《武榮全集》,撰寫《東湖浚湖記》《同安海豐埭記》《順濟橋記》等文章。這些書稿皆其“一生精神所注”。宰相葉向高在為《閩書》作序時,稱喬遠“平生篤學真修,無愧宋儒”。
不管為官或處世,喬遠都有著一股堅忍不拔的精神,并以此撐起自己飽滿的生命之帆。明代福建副使樊維城曾評價“鏡山先生”何喬遠稱:“先生登第于神廟初年,仕不擇官,必盡其職;祿不營家,必敬其事;言不相時,必據其忠;志不希進,必投其合。故立朝五十年,聲名滿天下,而官止于少司空,宅僅能以蔽風雨,租不足以供饘粥,而蕭然自得于性命之內,彈琴讀書,詠先生之風……”僅數語,便概述出了何喬遠嶙峋峭跋的一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