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標準化建設成為各地發展新引擎。圖為晉江新智造產業園一期日前全線封頂,已有多家智能輕工方面的企業洽談入駐。
近日,泉州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第一季度拉練活動評檔晾曬結果出爐,晉江市、鯉城區、南安市、石獅市登上“好”榜。在總結為何會被評“好”時,上述四地的園區標準化建設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園區標準化建設系當地持續增強發展后勁的重大機遇,他們均從本地產業需求出發,探索多模式服務創新機制,務實引導本地及外來項目入園發展,有序拉動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由點及面 破解土地制約難題
“園區標準化建設是晉江騰挪發展空間的唯一出路。”晉江市園區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他們圍繞“聚力園區提質增效 帶動產業變革升級”主題,舉全力策劃14個綜合產業園區,新增15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現已建成超160萬平方米,規上企業入園率從29.8%提高到41.9%。
提及當地經驗時,該負責人表示首先是高位統籌,舉全市之力。他們建立“指揮部+國企”組團式推進機制,當地一把手參與推進,區域國企比拼組團推進;建立“全市一區+若干專業園”管理模式,構建“管委會+晉園集團+專業化子公司”三層管理架構;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建立“1+N”政策體系。其次是聚焦產業,構建生態。第三是結合產城融合,提升品質。第四是分類推進,創新模式。
“我們以科創中心為試點,定位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預計4月份可全部封頂,7月份部分項目入駐投產。”鯉城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面對同樣土地制約問題,鯉城聚焦強化高新區科技創新主陣地作用,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制定科技創新發展、制造業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紡織鞋服產業發展等8項“十四五”期間系列規劃。在推進科創試點的同時滾動實施火炬紫華園、示范區一期項目、海天科創園、光電產業園、千噸級低溫銀漿項目、鈞石能源產業園等6個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新建標準化產業空間超300萬平方米。
筑巢引鳳 多方鼓勵企業入園
除了建設及運營方面的助力之外,泉州多地均強調形成獎補機制,讓好企業好項目引得來,留得住。
南安根據現有產業特色,規劃了24萬畝“五帶十片”發展格局。包括了水暖廚衛產業帶、機械裝備產業帶、石材陶瓷產業帶、日用輕工產業帶及電子信息產業帶。“我們針對市鎮村(社區)、企業及‘飛地’招商提出獎勵。”南安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理順產業發展規劃離不開招商工作推進。招商推進同時也離不開企業入園獎勵,南安出臺《鼓勵企業入園若干措施》,圍繞廠房購置、租賃、貸款貼息、產值貢獻等4個方面出臺補助政策,期限內單家企業最高補助可達200萬元。“前期我們全力為優質企業提供包括生活、金融等方面需求,與此同時也配套了周全的評估及低效退出機制。”該負責人說。
今年石獅福建烈酒服飾有限公司入駐了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據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入駐發展,他們節省了50%的建設成本。據了解,圍繞當地特色服裝制造產業發展,石獅投入4千萬元補齊智能制造園設施短板,并且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禮包,幫助企業降本增效。2023年,石獅市出臺“一號文件”,給予制造業規上企業單家不超過1000萬元的技術提升補助,鼓勵入園積極性。當地還建立稅租掛鉤制度,對園區企業實行稅收貢獻與廠房租金掛鉤制度。招商方面則推動跨鎮“飛地”招商,打破鎮域限制,明確跨區域招商項目,由實際引進項目的鎮(街道)、單位獲得相應獎勵。
好經驗再分享,泉州各地園區標準化建設仍在推進中,全面營造良性比拼氛圍。除了評檔“好”之外,惠安、豐澤、臺商投資區、安溪及洛江也名列第一季度“較好”檔位。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