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商務部官網顯示,上周(10月21日至27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上漲4.6%,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下降0.3%。其中,備受市場關注的豬肉價格持續上漲。
中國商網 賈欣然/攝
數據顯示,10月21日至27日,豬肉價格為每公斤51.21元,環比上漲11%。受到豬肉價格上漲的帶動影響,牛肉和羊肉價格也出現一定程度上浮,為每公斤65.81元和62.73元,分別上漲1.2%和1.7%。
據悉,在去年同一時段,豬肉的價格僅為每公斤21.07元,牛肉和羊肉的價格也僅為每公斤55.06元和53.38元。一年的時間里,豬肉價格已經上漲了約2.5倍。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直接導致了豬肉價格的上漲。
公開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508萬噸,同比下降8.3%。其中禽肉、牛肉和羊肉產量分別為1539萬噸、458萬噸和330萬噸,分別增長10.2%、3.2%和2.3%,豬肉產量為3181萬噸,下降17.2%,供給大幅下降。
而從需求量看,盡管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全國豬肉消費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由2014年的5719萬噸下降到2018年的5613萬噸,減少106萬噸,降幅約2%,但仍舊處于一個較高的需求水平。
為了保障豬肉供應,穩定豬肉價格,今年以來,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紛紛采取了相應措施加以應對。
9月份,中央連續向市場投放了多次中央儲備肉。據了解,在9月19日至9月29日期間,我國累計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達30000噸。供應的增加使豬肉價格有所緩和,但進入10月,豬肉價格再次出現持續上揚情況。
此外,增加豬肉進口量也是保證短期供應量的一個重要措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豬肉和牛肉的進口量大幅增加,進口豬肉132.6萬噸,增加43.6%,替代品牛肉進口113.2萬噸,增加53.4%。然而,根據中國養殖業聯盟的數據,今年我國豬肉缺口處于1000萬-1200萬噸之間,進口量的增加對于巨大的消費缺口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無法完全滿足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
隨著冬季來臨,進入傳統的豬肉消費旺季后,不少居民表示,豬肉再漲下去,可真就吃不起了。
針對這一問題,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指出,豬肉價格同比增速較高主要是由于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并疊加周期性因素,豬肉供應量偏緊,從而導致第三季度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相應的7、8、9月份豬肉價格環比增速分別為7.8%、23.1%、19.7%,創下了近幾年歷史新高。同時,受替代效應影響,對與豬肉相關的牛羊肉以及禽肉的需求也有所上升,進而導致它們的價格也有所上漲。
報告稱,考慮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嚴重性以及豬肉供給短期難以恢復,預計今年第四季度CPI同比增速仍將處于高位,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將處于相對低位。隨著相關各種措施的出臺,豬肉供給緊缺問題將逐漸改善,預計明年豬肉價格將會有所回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