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市工信局主辦的“2019年度智能制造——智能化改造”高級研修班正式開班,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相關專家到場授課,圍繞傳統生產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及“機器換人”的實際運用系統展開豐富的實例講解。同時,研修班還組織學員深入典型企業一線,直觀感受智能制造帶給企業的效益提升。
市場廣度擴大 物流智能化升級漸行漸近
開班當天,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市場開發副總監、智能技術部部長張陳濤以“工業物流及其應用”為題,分享了物流產生的背景、物流的定義、現代物流發展過程中不斷推進的智能化應用。
在張陳濤看來,物流伴隨著人類交換而產生,社會分工的發展導致了生產與消費在時間和場所上的不一致,物流是將生產與消費的分離連接起來。社會分工的廣度依存于市場的擴大,而市場的擴大又是以運輸為中心的物流活動為支撐的。“面對人類生活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生產方式趨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采購、銷售全球化,分工專業化、業務外包化等現代社會經濟特點,將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廣度,從而促進物流活動的發展。”
在現代物流智能化應用中,張陳濤結合實際案例詳細介紹了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導引車、收件系統、分揀系統等。“自動化立體倉庫是自動化與立體倉庫的有機結合,實現倉儲過程自動化的自動倉儲系統。”張陳濤介紹,在物流倉儲技術上,企業經歷了人工倉儲技術階段、機械化倉儲技術階段,逐漸進入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并向集成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智能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發展。其中,在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是在倉儲系統中采用自動輸送機械、自動導引小車、貨品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巷道式堆垛機等。
“在集成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倉儲過程各環節的作業系統將集成為一個有機結合的綜合系統,稱之為倉儲管理系統,在倉儲管理系統的統一控制指揮下,各子系統密切配合,有機協作,使整個倉儲系統的總體效益大大超過各子系統獨立工作的效益總和。在這一階段,貨品的倉儲過程幾乎可以不需要人的參與,完全實現倉儲的自動化。”張陳濤說,而進入智能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系統可以完全自動運行,并能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自動向人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如對市場前景的科學預測;根據貨品需求情況對倉儲資源有效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議;根據多個客戶位置,提供最優化運輸路線等。“目前,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已涉及該領域。”
自動化應用 實現企業物流倉儲提質增效
7月20日,研修班成員來到福建柒牌時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訪參觀了柒牌立體倉庫、西服懸掛倉庫、西服上下裝配對系統、生產車間自動化應用等。
站在柒牌西裝倉儲物流中心立體倉庫一層,抬頭望去筆直的立體式貨架高聳至倉頂,低頭看向眼前的自動傳輸帶,一個標準化托盤上正托運著幾箱貨品勻速前來,進入與指定貨架相連的傳輸帶終點停下,一臺巷道堆垛機從貨架間的深處悄然而快速地駛來,將托盤及貨物送上貨架指定位置。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立體倉庫高達28米,存儲貨位達9280個,有10個巷道16層58列,并運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存儲系統,實現揀貨、傳輸、打包等環節自動化。按平面倉庫每2平方米存放一個托盤的比率,能夠取代以往2萬平方米的倉儲空間。同時設備操作簡單,倉庫內操作員工可減少一半。“為解決高檔西服折疊時產生褶皺問題,公司還引進了懸掛式倉庫,從生產到入庫再到門店實現全程不折疊。每批入庫和出庫的服裝都會通過掛在第一件的條形碼完成懸掛倉庫內的自動傳輸。”
在西裝套裝配對車間內,抬頭望去西裝懸掛軌道四通八達,西服上裝與下裝在軌道上流轉。“西服套裝配對系統能夠根據西服條形碼信息來到指定位置,并完成上下裝的配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人工配對上下裝,一方面不能完全準確地完成套裝配對;另一方面,7個員工加班加點地工作,一天最多只能完成2000套西服配對。“西服套裝配對系統節省了70%的人力;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每天最多可配對5000套;配套準確率可達99.9%。”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