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修繕完畢的泉州市區西街116號宋宅后座洋樓將打開大門,迎接市民的到來。明天,我們就可以在這里看到泉州古城數年來的保護和變遷,您還可以在這里留下“心聲”,暢談古城保護與發展。
作為西街整治保護示范點,始建于1912年的西街116號宋宅后座洋樓于去年10月作為西街整治保護工作首個開工修繕的示范點開始修繕,引來市民廣泛關注。如今,已經修繕完成的洋樓將變身泉州古城規劃設計展示館。今年國慶,它將迎來“重獲新生”后的首秀。
宋宅后座洋樓的修繕工程以“修舊如舊”的形式全面復原三面坍塌的走廊,并對大廳、大房、后房、邊房進行現狀保養和防護加固,修補并補配殘損、缺失的構件,并糾正過去維修過程中被改錯的部分。
原本塌掉的回廊,在修繕過后幾乎恢復了原貌。為了提高安全性,回廊板下還特別設置了鋼結構橫梁。鋪設在一樓、二樓回廊地板的“鋼衣”上,還用仿古木材覆蓋,達到“修舊如舊”的目的。既有南洋味道,又保留著閩南古厝傳統的出磚入石特色的宋宅后座洋樓,讓走進的人仿佛來到了一座華洋合璧的華僑家庭起居生活展示館。
據了解,今年國慶期間,將有“+ing 鯉城進行時古城保護及更新設計群展”在此開展,市民可以從展覽中看遍古城保護和更新的點點滴滴。宋宅后座洋樓的一樓大廳、二樓大廳和8個房間,將分別展示正在進行中的古城保護和更新的空間節點案例。參觀展覽后,市民還可以在房間的留言板內留下感想與建議。
展覽名:鯉城進行時
本次展覽由“城市客廳”“工作室”“歷史樂章”三部分主題空間組成。
首先,一樓客廳的主題空間為“城市客廳”。古城航拍圖鋪滿了大廳的墻面和地面,洋樓建筑的客廳被轉化成了觀察城市的公共開放空間。
第二部分由八個“工作室”構成,其中展示的是八個正在進行中的古城保護和更新的空間節點案例。其中,在一樓的房間內分別展示三朝巷、金魚巷、象峰巷和萬壽路四個城市街巷空間,在二樓的房間內分別展示肅清門廣場改造、中山中路345號陳光純故居室內設計、新門片區業態策劃及存量空間改造,西街116號保護修繕四個建筑空間節點。
“工作室”空間分別由各個空間節點的設計單位布置,分別用圖紙、模型和影像展示了階段性的設計成果,以及工作團隊對古城歷史文化和城市的認知。房間內將設置留言板,給參觀者提供互動參與的平臺。
第三部分“歷史樂章”設在二樓大廳,這個主題空間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展覽板塊——匠心西街。它由十二個樂譜架構成,架上放置了泉州保護整治分指揮部過去十年在西街的主要項目規劃設計文本和項目現狀,它們是古城保護與規劃的歷史性檔案的組成部分。
展覽通過這三部分主題空間,借由昨天和今天進行的規劃設計工作成果,展示了泉州古城歷史文化和傳統街區在城市發展中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表達了對泉州古城未來的展望。
主辦方:泉州古城保護發展工作協調組
承辦方:市古城辦、規劃小組
執行方:市古城公司
urbaneer都市工作群
策展人:馮路、潘陶
策展助理:蔡舒翔、沈旦婕
展覽日期:2016.10.01-10.07
9:30-18:30
展覽地點:泉州西街116號后座洋樓(從裴巷進入)
參展人:泉州市城鄉規劃局
泉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
泉州新門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美術學院
集合設計
劉宇揚建筑事務所
亙建筑
無樣建筑工作室
都市工作群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