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中醫系,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近40年,學驗俱豐,對內科的各種疑難雜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治有獨到之處,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較成熟的診療經驗。現任泉州市中醫院心病科主任醫師,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上周六,老中醫劉德桓老師在泉州市中醫院與近百名市民分享中醫在心腦血管疾病“治未病”的獨特魅力,并告訴大家適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十大”養生經。
劉德桓老師說,追求健康長壽是人類共同的愿望,目前,對老年人威脅最大的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 (中風、冠心病等)。中風、冠心病的病變基礎是動脈硬化,導致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肥胖、過量飲酒、脂質異常、不平衡飲食、遺傳、精神壓力、缺乏運動等。可以說,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人們平時的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但心腦血管疾病80%通過一級預防是可以預防的,即使患病后,通過合理的養生保健(二級預防)也是可以防止復發的。
適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十大”養生經說到底就是要市民培養好的日常的生活習慣,以達到“治未病”的效果。那劉德桓老師“十大”養生經都講了什么呢?
一、靜神養生:中醫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并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致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二、修身養生: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養成良好品行。
三、動形養生:中醫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說明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
四、飲食養生: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五、固精養身: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六、經絡養生: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合谷穴、內關穴、足三里穴。
七、五臟養生:五臟之中養心最為重要,養心主要做到養神。故平時遇事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憂。
八、調氣養生: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證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九、減毒養生: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十、進補養生: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
泉州市中醫院“老中醫話養生”公益講座,每月一期,讀者可關注泉州市中醫院的官方微信參與互動,也可提前報名,報名電話:0595-22204875。(黃文彬 鄭巧偉/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