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32位、中國小城市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第21位、福布斯中國最佳縣級城市第14位……在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現代化之路全速開進的南安沒有忘掉要將“幸福南安”的陽光照進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貧困人群的扶貧和脫貧。
4月29日,圍繞中央、省、市各級關于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全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南安召開百家商會精準扶貧行動動員會,號召500萬海內外南安人凝心聚力,不讓一個貧困人口在全面小康進程中掉隊。會上,101家商(協)會與103個村結對幫扶,并一對一幫扶1801戶4445人。
“如果沒有貧困村的全面發展,沒有低收入群眾的增收致富,沒有貧困人口的全面脫貧,無論是‘全面小康’還是‘實現現代化’,都是不夠底氣、不夠說服力的。”南安市委書記王春金表示,南安將力爭2017年確保2018年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我們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本報記者 黃耿煌 通訊員 王德富 黃文軍
一本《簡介》背后的精準識別 近2萬貧困人口“造血”不足
231頁、103個村。在會場上下發的一本《南安市“百會幫百村”——精準扶貧村情簡介》上,從基本村情到村莊資源優勢,從村集體的幫扶需求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需求,從鄉村的產業發展情況和設施建設需要的資金到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幫扶基目、所需資金一一列明,簡潔明了。
南安市農業局(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本內容詳盡的《簡介》背后,是南安對精準扶貧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深刻理解。去年12月以來,南安在歷年基礎上,再次組織開展扶貧開發對象、享受低保對象調查核實以及貧困人口變動情況,精準識別,南安市領導身先士卒,深入重點貧困鄉、村逐戶核實家庭結構、收入來源、致貧原因,而各鄉鎮黨政一把手則按要求進村入戶,走遍轄區所有貧困戶。“三對面、三簽字、兩評議、兩公示、一公告”,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電子檔案,錄入貧困戶信息,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系統統一管理。同時向每戶貧困戶發放《扶貧手冊》,采取動態管理、精準鎖定。
經過精準識別,目前南安全市仍有貧困人口8016戶19163人,而很多貧困人口分布在偏遠的山區、老區,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差,村財薄弱,造血功能不足。《簡介》所涉及的1801戶4445人是50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和53個欠發達村開展結對幫扶的幫扶對象。
兩個方案之下黨政干部沖在一線
鄭重承諾力爭幫扶對象兩年脫貧
那么,要由誰來扶呢?南安市委書記王春金和市長林榮忠共同的看法是動員全市的力量,海內外500萬南安人凝心聚力共同扶貧,構建一個多元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扶貧開發格局。而在這個格局中,不同的人干著各自最擅長的事。
精準扶貧,黨政干部要沖在一線,形成模范帶動作用。南安早早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組長,建立了市鎮村三級“一把手”抓扶貧的領導機制。
今年4月,南安還連續出臺兩份與精準扶貧誰來扶有關的意見。首先出面來扶貧的是領導干部。在《南安市領導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實施方案》中,南安要求“市四套班子領導每人幫扶2戶貧困戶,市直部門的科級干部(含非領導職務)每人幫扶1戶貧困戶,各鄉鎮(街道、開發區)的科級干部(含非領導職務)每人幫扶1戶貧困戶,其他鎮、村兩級干部根據當地貧困戶情況參與掛鉤”,力爭讓結對幫扶的貧困戶2年內脫貧,穩定實現掛鉤幫扶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緊接著的是市直單位。在《實行市直單位掛鉤扶貧開發重點村實施意見》中,南安全市所有市直單位分別掛鉤幫扶23個泉州市級、27個南安市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實行貧困村不脫貧,不脫鉤,確保到2018年(力爭到2017年),掛鉤幫扶村現行泉州市定扶貧標準線下的所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南安平均水平80%以上,村財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村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南安平均水平。
貧窮是一種系統性弊病,扶貧就應是系統性工程。精準扶貧,需要改變以往政府一元主體為核心的扶貧,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變各方“單打獨斗”為整合資源“握拳出擊”,使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互為支撐,構建全新的扶貧格局。
南安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人文優勢。
一份家鄉倡議書的號召力
101家商(協)會幫扶103村
“政府扶貧手段較為單一、有限,而商會聚集眾多企業,扶貧手段靈活多樣,缺的是平臺和政策,黨委政府筑平臺,商會用新的理念去扶貧,效果可期。”北京南安企業商會會長、首航節能董事長黃文佳的想法與南安市領導王春金、林榮忠、張藝斌、丁瑞金、張瑞平等人不謀而合。王春金說,南安擁有350多萬港澳臺僑鄉親和50多萬遍布全國各地的工商實業人士,構建了一張全國最大的異地商會網絡,這是南安獨特的人文優勢,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扶貧開發格局,南安應該充分發揮這一獨特優勢。
長期以來,廣大海內外南安鄉親在闖蕩天下,抱團發展的同時,一直搏動著一顆愛國愛鄉的赤子之心,熱心支持并積極參與家鄉建設,做了許多有益、有功、有影響的事情,“十二五”期間南安共回歸了508個項目,創下了僑捐資金連續22年超億元的紀錄。號召南安商(協)會精準扶貧,不僅可以讓他們幫助貧困人口脫貧,也將讓“精準扶貧”成為南安經濟的新增長點。
這一次,南安鄉親、商(協)會再次展現拳拳赤子之心。在南安市委統戰部、工商聯的組織聯系下,百家商會精準扶貧行動倡議甫一發出,所有的南安商會第一時間響應、踴躍參與,101家商(協)會與50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和53個欠發達村開展結對幫扶,為1801戶4445人貧困人口帶去了脫貧奔小康的福音。廣大南商心懷家鄉、情系桑梓的深厚感情讓人感動,“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的福建精神在他們身上光芒閃耀。
“我們將努力把結對幫扶的兩個村打造成精準扶貧示范村。”黃文佳說,農村有農村的資源,缺少的是整合與資金,他們將以企業家的理念和資源進行整合,破解這道“新課題”。接下來,他們將會同鄉鎮,到這兩個村里去走訪了解,并坐下來商談,共商精準扶貧大計,策劃扶貧項目,精準施策,“不僅讓貧困戶脫貧,更要致富”。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一曲精準扶貧協奏曲正在南安大地唱響。
相關鏈接
過去兩年減貧近3萬人
再用兩年完成11項脫貧工程
南安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多年來,堅持把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先后以解決溫飽問題、消除絕對貧困、實施開發式扶貧為重點,開展了多輪扶貧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4年以來,南安全市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9088人,完成造福工程扶貧搬遷0.23萬人,貧困地區水電路建設全面提速,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扶貧機制實現了由救濟“輸血”向創業“造血”轉變、由“大水漫灌”向“精準到戶”轉變、由“富口袋”向“富腦袋”轉變、由部門單位扶貧向社會化大扶貧轉變“四個轉變”。
經過多年的扶貧,南安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能脫貧的對象早期已脫貧,現在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最后沖刺階段。
在南安市出臺的《關于強化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推出了產業脫貧工程、就業脫貧工程、農村電商扶貧工程、社保兜底脫貧工程、健康脫貧工程、助學幫困工程、造福搬遷工程、基礎及公共設施改善工程、鄉風文明工程、人居環境建設工程及貧困村村財創收工程等11項脫貧工程。南安力爭用兩年時間,提前在2017年實現脫貧目標,南安還將做好扶貧成效的鞏固提升工作,各種扶貧扶持政策延續到2020年。
籌備開展南安市扶貧小額貸款工作、首次將特困戶造福工程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籌備成立投融資平臺解決國定標準貧困戶異地搬遷資金困難、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醫療救助對象范圍、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給予全額資助、鼓勵村級盤活集體資產摘掉所有“空殼村”帽子……當前,南安正在舉全市之力共建共享幸福南安。
多元主體更多情懷 精準扶貧更溫暖
“我們在外打拼,流著故鄉的血脈。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幫助父老鄉親真正脫貧,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隊。”談起參與精準扶貧的緣由,北京南安企業商會會長、首航節能董事長黃文佳如是說。深圳南安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志堅對此深表贊同,“作為土生土長的南安人,通過公益事業回饋社會,也算是落葉歸根”。他們的想法代表著南安市域內外101家商(協)會共同的心聲。
在僑捐連續22年超億元的南安,這樣心懷家鄉、情系桑梓的情懷一再被演繹。為了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戶,南安倡議各異地商會、市域內各商(協)會、全市工商界人士、社會各界人士、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共同向貧困地區、人口伸出援助之手。樹高千尺忘不了根。南安市域內外所有商(協)會第一時間響應、踴躍參與,為家鄉做點事無須猶豫。
“我們有更多方式、更多資源,更能針對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提供更為精準的幫扶方式,讓貧困戶感受到全社會的關懷。”黃文佳的一句話道出包括商(協)會在內的全民參與精準扶貧,所能帶來的更加精準和更多溫暖。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精準到戶、扶貧到人”的大扶貧開發格局下,各方“單打獨斗”變整合資源“握拳出擊”,在吃透當地情況的基礎上,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將使貧困人口更有效脫貧,扶貧更扶志,走向致富之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