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絲申遺專家組到德化縣調研,考察該縣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史跡保護工作情況,同時對德化屈斗宮德化窯遺址進行考察。專家組就屈斗宮德化窯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保護管理等情況,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考察評估,對該縣文物保護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近年來,德化緊跟“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全市“海絲”先行區建設大局,挖掘海絲文化資源,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十六字方針,在海絲文化史跡保護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屈斗宮德化窯遺址為宋元古窯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挖出的窯基長57.1米,寬1.4米至2.95米,出土800多件窯具和6790多件完整和殘缺器物,瓷器造型和燒制方法具有明顯的宋元朝代瓷器的特點,對研究宋元時期我國民窯體系,瓷業生產規模、窯爐結構、燒制工藝、瓷器外銷等都具有重要價值。德化現已完成對屈斗宮德化窯遺址保護范圍的重新勘探測定,編制完成《福建屈斗宮德化窯遺址保護規劃》,并將進一步挖掘保護海絲文化資源,在“海絲”遺址的基礎研究、修繕保護、環境整治、規劃展示等方面,積極主動作為,采取各種措施,組織落實推動。
德化明確海絲文化史跡保護責任,將海絲文化史跡保護管理作為文化大縣、文化強縣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穩步推進該縣的海絲文化史跡保護。 該縣于2014年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德化瓷遺跡群落”保護展示項目領導小組,縣、鄉、村三級文物保護工作網絡基本形成,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海絲文化史跡保護隊伍已經建立。嚴格對照文化線路的內涵和特征,始終堅持以“保護第一、合理開放”和“社會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基本原則,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真正實現保護、利用、再保護的良性循環。
德化縣的陶瓷文化與瓷都人民的文化生活緊密相連,與相關的民間文化形成豐富的文化生態鏈,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縣加強對傳統陶瓷燒制技藝的保護,對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閩南文化,促進閩南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和諧文化建設,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