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安城北社區,有一位60多歲的老伯施勇民,他可是一位閩南語方言快板能人,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快板詞都是自編的。
“海絲新路提出來,文都泉州登高臺,登高臺。承辦亞洲藝術節,海絲起點顯風采,顯風采……”這是施老伯創作的快板《文都泉州禮贊》。
原來,施老伯從小喜愛文藝,童年時,最喜歡聽祖母“念四句”,少年時又受外公何子彝(曾是泉州南音界、曲藝界德高望重的前輩,代表作《釵頭鳳》)影響。
“小時候,外公在排練曲藝的時候總是很入迷,動作很優美。”施老伯回憶說,“當時我還什么都不會,卻也拿著洞簫、琵琶之類的樂器耍弄,很開心。”于是,施老伯便慢慢地愛上曲藝,特別是對中國樂器和歌詞產生濃厚的興趣。
上初中時,他特別喜歡看小說《三國演義》,除了里頭精彩故事情節外,他更注重每個章節的開頭四句、結尾四句。寫作文時,他常用“四句” 結尾,大多數的作文都被老師作為范文貼在墻上供同學們欣賞。
因為愛好文藝,施老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成為村里的文藝骨干。務農期間,當時惠安縣正推廣矮桿良種,他自編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矮桿良種真正好》,在全縣印發傳誦,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幾十年來,他精心創作的快板陸續出爐,并不斷搬上舞臺。這讓他很開心,一次次有了創作的欲望,至今其原創的快板作品已達數十首。
如今,他已是位老者,但其創作意識仍然清晰和理性。“多年來,我每年都訂閱《泉州晚報》等報刊,因為這樣我可以了解到黨和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省、市、縣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施老伯說,近些年來自己把從報刊中了解到的各種信息編成快板詞,廣受基層群眾歡迎。
為了讓更多人接受快板作品,施老伯不斷地對每一件作品進行修改,精益求精。他甚至思考著,如何將快板表演升級,讓作品表演時有個匹配的視頻背景。
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創作的快板詞能搬到屏幕、舞臺,與更多人分享。用他的話來說,“既可娛樂又能宣傳,這是最喜歡做的事”。
最近,他用“施瑯將軍”、“弘一法師”、“崇武古城”、“惠女服飾”等字眼創作了《惠安標識贊》,致力于推廣惠安城市標識,并將聯系邀請作曲家為這一作品譜曲。目前,老人家正忙于排練,力圖增強快板作品《惠安標識贊》的舞臺表現力。
□記者 張文璟 通訊員 鄭燕東 吳凱豐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