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境內山多、水足、礦富、瓷美,素有“閩中寶庫”之稱。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也是福建省十大重點出口縣(市)之一、福建最大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先后榮膺“中國陶瓷之鄉”、“中國小水電之鄉”等稱號。在你眼里,德化哪條道路最美呢?
6日上午,由泉州市考評中心人員和市容市貌觀察團、記者及德化考評部門,組成道路選美考評組,走進德化縣進行道路“選美”,走訪德化縣候選的瓷都大道和省道203,從景觀、設施、保潔、綠化方面進行實地考察。
□早報記者 柯麗娟 胡彥明 文/圖
■瓷都大道
陶瓷小品點綴綠化帶
★現場感受
說瓷都大道最能充分反映德化作為千年古瓷都的特色,一點也不為過。一下泉三高速,汽車就行駛在瓷都大道上,一條由古瓷器點綴而成的陶瓷文化景觀長廊映入眼簾。為了弘揚千年古瓷都的陶瓷文化,2012年德化縣投資1200萬元,在瓷都大道建設長4.3公里的陶瓷文化景觀長廊,展示陶瓷技藝由古典到現代的恢宏畫卷。
路上有個“揚帆起航”船形主城雕,借助“南海一號”船模形象表明德化瓷藝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也體現德化陶瓷中西文化合璧的歷史底蘊。邊坡上的“邊坡考古”分布25個大型仿瓷器,仿制考古挖掘出來的瓷器散落在墻體上,并在上面撒上花草的種子,打造瓷器剛出土時若隱若現的感覺,以文物出土形象展示德化悠久的陶瓷文化。
用陶瓷小品點綴綠化帶,在瓷都大道綠化中分帶上設置15組陶瓷文化雕塑和“陶瓷郵票”,在人行道上設置10組立體銅雕,再現古代陶瓷制作工藝的生動場景,展示德化陶瓷制作技藝及流程,向人們宣傳、普及瓷都陶瓷文化。
為了進一步提升瓷都大道的綠化檔次,德化縣對2萬多平方米的中分帶進行綠化提升,配植不同季節的香花、香樹、彩花、色葉植物,與中分帶的陶瓷文化小品相映成趣,向外來游客展示千年瓷都的風采和神韻。
★考評挑刺
瓷都大道充分反映德化瓷都文化的內涵,路面保潔工作做得好。高速出口段綠化管養良好,中央綠化帶植株品種豐富,美觀大方,綠化墻設計新穎,但有黃土裸露情況,另一側山坡植被未修整,影響感觀。大道后半段行道樹整齊有序,但植株較少。沿途發現多個排水渠道蓋板、井蓋破損或缺失,道路兩側綠化部分零星垃圾未及時清理,沿街景觀雕像存在部分垃圾,未及時清理,多個廣告欄、垃圾桶等公用設施破損。
★道路簡介
瓷都大道位于德化縣城關浐溪南側,是德化縣連接泉三高速公路通往泉州的重要交通主干道。英山大橋(船雕處)至瓷都廣場段,全長4.1公里,路寬40米,雙向六車道。
■省道203候選段
山清水秀 岱仙湖風光美
★現場印象
省道203線西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岱仙湖湖畔,水域面積2400畝,擁有獨特的自然山水風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觀,水質清澈,水面寬闊,岸線風光綺麗多姿,山地景色無論遠觀還是近賞,都有別樣的風情。該路段將船島山、下獅山、背腰里內湖、大云山內湖等幾處優質景點串聯成一線,更是給岱仙湖自然風光增添無限魅力。
省道203線途經中國宜居小鎮水口鎮鎮區和國家級生態村、省級“水鄉漁村”湖坂村,沿線村莊繼承、發揚德化傳統民居“灰黑瓦、燕尾脊、懸山頂、深出檐、青灰磚柱、吊腳樓”的“戴云山筑”本土建筑風格,實現沿線民房里面改造全覆蓋。
如今該路段沿線村莊家家戶戶庭院裝飾一新,綠意盎然,經過里面改造的民居以“戴云山筑”風格的面貌呈現,整個村莊充滿古樸的韻味,構成一道亮麗風景線。
★考評挑刺
綠化情況好,景色優美,管養較到位,頗具原生態,但綠地內存在零星垃圾和保潔不到位的情況,需要改進。
衛生情況良好,沿途有零星垃圾,環湖多處岸邊衛生死角,兩側綠化雜草叢生,管養不到位。湖區網箱養魚成為湖里的一道風景線,但也應該有所規劃。
★道路簡介
省道203線候選段起點位于德化縣與永泰縣交界處,終點位于省道203線德化縣水口鎮鎮區西面,全長3.75公里,改造成瀝青路面,路基寬8.5米,雙向四車道,2014年12月30日完成瀝青鋪設和道路安保、綠化、亮化等工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