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炳煌
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福建省機械裝備出口基地商會副會長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墻材革新委員會 副會長
□商報記者 戴廈鈴/文 陳小陽/圖
\人物印象\
不愿與人打賭的專一老板
“我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與人打賭。”交談中,傅炳煌告訴記者這么一個脾性,這是一樁傷心事。
小時候傅炳煌經常在村落的河里抓魚抓蝦,把大只的拿去賣,以此來維持家里的生計。18歲那年,村里有個年長的指著眼前有幾十米高的水壩,問在場的很多小孩有誰敢跳下水里,就獎勵20斤魚,直到獎勵品漲到50斤魚,仍然沒有人敢往下跳。這時傅炳煌站出來了,他問年長的,愿不愿意出100斤魚。年長的答應了,傅炳煌二話不說,頭一栽,跳了下去,獲得了100斤魚。說到這里,傅炳煌眼眶有些紅了,他認為,在當時,用他的命換100斤魚是值得的。可打那以后,傅炳煌從不與人打賭,“不小心會害死人的”。
在傅炳煌的詞典里,什么都會是沒用的。這是他一個練拳的師傅告訴他的。19歲時,傅炳煌身材矮小,找了個練拳師傅每天學打拳,師傅本人也對南音十分精通,有一天省里來選南音老師,師傅落選了。傅炳煌納悶:師傅是鎮里第一高手,徒弟有幾百人!刀槍棍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怎么沒被選上呢?師傅告訴他:什么都會沒有用,精、專更重要!這也是傅炳煌一直精鉆泉工機械的原因。
\人物對話\
商報記者:公司在智能化方面做的成效如何呢?
傅炳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我想說,以前是質量和技術,現在多了服務和理念。信息化、數字化就是我們最新的核心競爭力。工業4.0給我們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遠程控制技術,這項技術對客戶和企業來說,都是雙贏。通過遠程控制技術,客戶在使用上更方便,不僅可以通過電腦對設備工作情況進行監控,還可以通過4G無線網絡直接在手機上對設備進行監控、修改程序等操作。而作為設備提供商,泉工即便隔著大洲大洋,也可以對設備的故障作出診斷,并進行調試。目前泉工在世界各地有1000多個客戶。此前,一旦售出的設備出現故障,公司售后維護人員不得不滿世界跑。
商報記者:您認為工業4.0給企業帶來的福利是什么?
傅炳煌:“工業4.0”為企業帶來的福利顯而易見。如今,泉工售后人員從此前的120人,優化到如今的80多人的精英售后服務團隊,一年也省下了數百萬元來投入技術研發。今年公司還計劃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技術操控網,對全球1000多個客戶的設備實現實時在線監測,一旦有問題就可以在千里之外利用互聯網進行維護調控。
\財富故事\
在泉工機械的展廳,記者看到了用德國機器和中國機器制造出來的磚。傅炳煌讓記者先試拿德國機器產的磚,整塊磚像個藝術品非常工整,質量重密實度非常高,強度做得非常好;再看中國機器產的磚,能看到非常多的氣孔,邊緣也非常不整齊。
隨后傅炳煌又帶記者來到了作業車間,看了一套由德國技術人員參與調試的設備和一套公司自主生產的設備。“你看,這個彎管,他們焊接工藝非常漂亮,不像我們國產設備歪歪扭扭的。再看這個物料規整,非常清楚明了……”有對比才知道差距,傅炳煌對這臺中德合作的設備非常滿意。他表示,等全部調試完成后,這臺設備將成為中國最大型的磚機。
可以說,在鉆研磚機的這36年里,傅炳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就是把泉工機械做專做精做強。而就在去年,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對德國老牌磚機企業策尼特公司的收購,泉工股份成為一家混凝土砌塊(磚)機械的國際跨國企業集團。
大浪淘沙 勇闖實業
在傅炳煌的概念里,自己是屬于那種沒讀書的人。小時候,家里窮,哥哥是個拉板車的小工,每天,哥哥都要拉著板車從他學校門口的坡上經過。傅炳煌記得,上坡吃力,哥哥和媽媽經常是一人拉一人推,為了不讓媽媽太操心,傅炳煌經常沒下課就偷偷溜出去幫忙。
“總得想點事做”,高中沒畢業,傅炳煌就到處打聽有什么可以做的。1979年,傅炳煌跟著親戚賣起了手壓地磚機,傅炳煌記得當時那種地磚利潤很高,成本只有8000元,竟然賣到了28000元,利潤有2萬元。“當時的磚機主要賣到東北去,那里經濟發展得比較早,八十年代已經有很多高樓大廈,我覺得磚機是個可以挖掘的市場,而且利潤又那么高。”1979年,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傅炳煌果斷地在機械領域邁出了嘗試的第一步,成立了泉州開元市政工程機械廠。2002年,以開元市政工程機械廠為前身,泉工機械正式成立,由最初的幾臺進購設備到開發出全國第一臺混凝土路沿磚雙缸同步液壓機,并取得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實現了企業設備自主研發的轉型。
如今,在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泉工的設備。傅炳煌將之歸功于企業內部的技術改革所帶動的產品研發浪潮。
在泉工,工程師團隊建設由一把手傅炳煌親自抓。公司現有的工程師團隊有38人,而在他的未來規劃里,泉工至少應該建立起100人的工程師團隊,才足以支撐公司的技術研發。“我們現在的工程師團隊里,有兩三名是70歲的老工程師,這幾名老工程師是行業里面最資深的。另外,我們還聘請了3個來自德國的工程師,所以我們很多設備都有了歐美機械產業的先進基因。”
有了這樣一支強大的技術國際縱隊,公司在技術改革研發的道路上順風順水。
求同存異 中西合璧
傅炳煌曾對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的成功經驗有過研究,他發現,格力、三一、青島等不同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發展前期都引進過德國技術。而泉工現在就握有策尼特最先進的世界免托板技術,如何轉化融合,利用好這得天獨厚的優勢,成了他思考的問題。
去年7月1日,傅炳煌正式完成了對德國策尼特公司的收購。談起這樁收購案,傅炳煌感慨良多。收購期間,傅炳煌曾多次到策尼特公司,他發現策尼特的管理與中國企業有很多不同。除了沒有質檢部,也沒有售后部,沒有銷售獎勵制度,總經理和員工的工資幾乎是一樣的。他幽默地說:“策尼特破產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的產品太好了,一臺機器可以用幾十年,在原有客戶基本飽和的情況下,帶動二次購買率很難。”
因此,泉工接手策尼特后,開始遵循求同存異的法則,在管理上做了多項融合。如設立銷售獎勵制度,這一小小的改變大大提高了德國工人的積極性,在收購完成后,他們就接到了幾個新的訂單。而接下來,德國的技術人員將分批次地來到泉工,進行一帶一的技術交流,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對產品進行改良創新,這也將大大提高泉工在國際磚機行業的影響力。
而未來更大的一個趨勢就是泉工不再追求大規模,大建設,每個產品系列都將分成獨立的事業部,并對人數和產能進行絕對控制,以保證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福利。
傅炳煌表示,泉工要學習德國“小而美”的理念,堅持精神文化方面的提高,讓企業更注重健康、家庭、生活的平衡。
加大馬力 邁工業4.0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企業已經意識到,單純靠銷售產品的營銷方式已經成為過去式,企業越發重視產品服務和體驗式營銷。大數據時代,將互聯網技術嫁接到機械設備上,加速信息技術向工程機械領域滲透,推動機械裝備邁向智能、融合、節能新方向,是行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的不二法門。
在嘗到市場甜頭的同時,傅炳煌也更堅定了向西方學習的信心。從2013年兼并德國一家近百年磚機制造企業開始,再到2014年收購德國知名磚機企業策尼特,泉工這兩年的大跨步連傅炳煌自己都沒預料到。這兩三年間,正是從和德國企業的合作,泉工開始了師夷長技的突破之旅,并進一步實現磚機制造的中西融合。
這兩年來,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劃——“工業4.0”,即明確提出工業生產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工程機械產品搭載互聯網技術,在計算機云端即可讓遠在生產一線的設備運行狀況一目了然,既邁入產品智能化行列,也為產品終身服務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
對德國技術羨慕已久的傅炳煌,不斷向德國制造業滲透。在收購兼并德國企業后,他根據德國技術和泉工的實際情況,要求公司技術部將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物聯網等融入產品,并優化了公司產品結構,把磚機做專做精,并最終推出了極具市場潛力的T系列磚機產品。
技術上的緊追,讓泉工的產品研發上不斷有新突破。管理上,傅炳煌的思路也更加開闊。公司先后引進遠程維護診斷系統和在線客服系統,管理上的信息化也極大地提升了泉工的工作效率,讓泉工制造邁入了“工業4.0”時代。
企業簡介
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于1979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制磚機械及混凝土機械的生產廠家,公司現已發展為中國最具規模的制磚一體化解決方案運營商,2014年收購德國老牌磚機企業策尼特,成為一家混凝土砌塊(磚)機械的國際跨國企業集團,目前旗下三家公司分別擁有兩個德國研發和制造基地,一個中國制造基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