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安溪,茶果飄香。我們迎著燦爛的陽光來到了安溪縣英發家具裝飾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室,同陳明輝如約相見。這位45歲,中等個頭的鳳城企業家,樸實、隨和、灑脫、談笑風生,初次見面就給我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陌生感頓時消失。
當我們提出采訪要求時,陳董卻顯得有點局促。他說,我這個人最怕說自己,也沒有什么好說的。顯然,他不愿張揚自己。
其實,陳明輝的故事很精彩。一個從大學校門走向機關,從機關走向商海的順勢有為的安溪企業家,在一行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殺出重圍;在短短的12年間,把一個小小的家庭作坊發展成為福建竹藤鐵工藝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他帶領英發人共同書寫了企業起步、發展、奮進的三步曲,給人啟迪、令人贊嘆!
走近陳明輝,也許你會覺得英發家具裝飾有限公司的崛起,并非偶然,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后,必然有一個高瞻遠矚、愛拼敢贏、不斷超越自我的企業家。同時,一個成功的人士,他身后必然留下一串串難以抹掉的腳印,這腳印就是走向成功的歷程。陳明輝同樣離不開這個艱辛的歷程。
幾分耕耘 幾分收獲
陳明輝出生在距安溪縣城80公里之外的偏遠山村,從小家境貧寒,生活窘困。然而他天資聰穎,學習刻苦,立志走出山門。在飽受求學的艱難后,他在1979年順利考入了海南島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成了村里第一名大學生。1983年陳明輝懷揣著大學畢業證書回到了安溪。他坦言:鄉親們很支持我,也在背后關注著我這個大學生會怎么做?學有所用,我要利用我所學的知識為家鄉服務。
1983年至1993年十年間,陳明輝先是到安溪縣酒廠做技術員,再到縣政府辦當秘書,接著被派駐到一家藤器公司任業務經理。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他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揮灑著辛勞的汗水,也在每一個崗位上給同事和領導們留下了淳樸、善良、誠實的印象。
而正是在藤器公司這六年的業務經理生涯里,陳明輝積累了創業經驗,也敏銳地發現了藤鐵工藝產品的商機。此時,鄧小平南巡講話猶如一股春風,再度吹綠祖國大江南北,中國民營企業顯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陳明輝以其敏銳的商業眼光、驚人的氣魄,毅然放棄了一份在當年令人羨慕的工作,投身到波濤洶涌的商海中,著手創辦了安溪永發工藝品有限公司,走上了他自覺振興民族工業的征途。
在1994年永發創辦之始,沒有自己的廠房、倉庫,只有利用租來的二百多平米的小地方進行生產加工。一切都是股東們自己來干,自己開發產品、自己設計樣品、自己做盒模、自己安裝模具,股東就是員工。陳明輝談道,當時就連裝貨柜時都沒有請別人,就是幾個股東來裝,忙到深夜一兩點是很正常的事,那時好像有使不完的勁。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這正是陳明輝創業路上的真實寫照。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1998年永發已成為安溪藤鐵工藝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并獲得了“福建省先進鄉鎮企業”、“全國外商投資雙優企業”、“外商投資產品出口企業”、“安溪縣納稅大戶”等榮譽稱號。2002年公司先后榮獲“安溪縣納稅大戶”、“泉州市外貿出口先進企業”、“省級先進鄉鎮企業”、“全國外商投資雙優企業”、“全國創業之星”等稱號。2003年,公司擁有資產5000多萬元,員工近1600人,產值突破2億元大關,創匯2400萬美元,實現利稅1500萬元。公司被評為“泉州市2003-2006年度百家重點工業企業”、“泉州市民營百家企業”,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產品出口型企業”。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