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微波、無線、移動通信設備的科研開發、生產制造、工程建設、營銷服務的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企業。打開公司的發展篇章,映入眼簾的是一部泰克人腳踏實地、誠信創業、披荊斬棘、引人矚目的奮斗史。
1992年,醞釀中的泰克就開始著力于直放機組件的研制,并為國內首臺直放站提供了整套有源部件。
1994年,公司傾力于直放站的全面研發、生產,并批量投入市場,使泰克產品名揚國內,威振同行。
1996年,公司自行設計并施工的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航站大樓室內覆蓋分布系統建成開通,開創了國內移動通信大型室內分布系統工程建設的先河。
1997年,IDEN制式的選頻型直放站首開成功并獨占國內市場。隨后,GSM、CDMA直放站相繼率先國內同行獲得國家信產部的型號核準和進網許可證。適應各種建站環境條件的移頻直放站、太陽能直放站等機型相繼研發成功并大批量投放市場。
2003年,公司開發出具有國家自主產權及巨大市場潛力的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填補我國通信業的一項空白。
2005年,“村村通”數字電視無線傳輸網絡投入研發生產,促進傳媒能更好地將黨中央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邊遠山村,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6年,公司正積極致力于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3G移動通信基站中繼系統的研發與制造,書寫公司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在時光的長河中,12年只是短暫的一瞬,而對于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的黃嘉鴻總經理來說,歷經了5000多個在通信產業不懈努力、馳騁業界的日日夜夜,卻是飽含著數不清的心血和汗水。記者在與黃嘉鴻的一席長談中,仿佛又看到了這位商場儒將十幾年來驍勇善戰、指揮若定的身影。
敢為人先——巧借科技
黃嘉鴻是南安人,他與愛妻原來都是國營企業的公職人員。早在20年前,素懷遠大抱負、一心想干一番事業的他,毅然甩掉了“鐵飯碗”。此舉,按當時規定還須向單位繳納2.8萬元的組織培養費和其它費用,當時,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干事業就是不能給自己留退路,否則就不能勇往直前”。他現在回想起當初這種“不成功,則成仁”的自斷后路的做法,深情地說:“當然,如果沒有我妻子的鼓勵和支持,我就不可能是現在的我。”當時,在他們夫妻雙雙結伴“下海弄潮”,與幾位僑眷合資創辦南信科技實業公司之初時,黃嘉鴻問妻子:“萬一失敗了怎么辦?”妻子當即到市場買了一根扁擔和一副籮筐放在家中,真切地說:“大不了,我們夫妻沿街挑菜賣,天無絕人之路,總會生存下去!”妻子的言行,暖透了這位閩南漢子的心,使他產生了創業初期無窮無盡的沖動和激情。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大潮在神州大地陣陣涌起,激蕩的浪花叩擊著沉睡已久的泉州大地。一批又一批愛拼敢贏的泉州人憑借著僑臺優勢,依托“三來一補”的經營模式,一時間以服裝鞋帽為主的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以投資省、易操作、見效快的項目作為起點。膽識過人的黃嘉鴻和他的合作伙伴,卻是把起步項目定位在科技含量較高的通信產品。然而,創業伊始,項目、技術、人才、研發條件……攪得創業者寢食難安。但黃嘉鴻就像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他不辭勞苦,不厭其煩,走訪技術專家、科研院校、人才市場,幾經周折,終于琢磨出一條與科研院校掛鉤合作的新思路,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成功主持開發出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通信設備核心部件(其中一項主要材料的技術指標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為全國各地的國營大廠提供批量產品,使南信科技實業公司成為當時國內知名的民營科技企業,黃嘉鴻也因此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90年代初,當模擬制式移動通信在我國開網,法國威力克、美國半島等國外直放站匆匆搶灘中國市場。具有創新意識的黃嘉鴻敏銳地覺察到了商機。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通信業勢必成為國內外商家的必爭之地,此時高新科技型企業的春天已經到來,機遇稍縱即逝。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迷戀是成功的起點。1994年,在中外合資泉州中僑集團有限公司倡導和參與下,由在國內微波界享有盛譽的南信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和泉州半導體器件廠優化組合正式成立了泰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黃嘉鴻眾望所歸的出任公司總經理,打響了攻克通信設備技術難關的“攻堅戰”。從此,泰克人抓住了我國移動通信發展的大好時機,踏上振興民族通信產業的光輝征程。
“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業初期,黃嘉鴻親歷親為,招聘了10余名企業員工,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艱辛的創業旅程。眾所周知,當時的高科技企業在泉州的生存狀態不好,主要是基礎弱,人才缺、風險大,要自主開發有競爭力的產品談何容易!為了開發公司拳頭產品,黃嘉鴻簡直著了魔,他走南闖北,通過自我充電,到西安電信四所專業培訓,到華僑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科技院校當過專業課程的旁聽生,反復考察了國內外通信設備市場。在認真學習、考察的過程中他的慧眼終于捕住了目標,作為通信設備的中繼系統核心部件,這種產品在國內是一個空白,每年國家都要耗費大量外匯進口。這樣的項目挖掘潛力大。“以中繼系統的全面開發作為公司研發的主產品”,這一大膽的構思在黃嘉鴻的頭腦中迅速形成并馬不停蹄地付諸實施。
及鋒而試——挖潛革新
一個企業的成功,首先取決于超前的決策,而勝利到達成功的彼岸,不但要靠勇敢地拼搏,還需要掌握和駕馭創新的技術。要生產通信設備中繼系統整套原有部件,開發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資金、技術、人才樣樣缺乏。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