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鑫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公室剛一落坐,粘偉誠一席不經意的談話感染了我們,那是在與其他泉州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交談時所沒能深入涉及的。
在正式專訪前,我們介紹了采訪的思路和框架。他接過我們的話頭,把話題卻轉到與采訪關系不大的文化根源上。他從儒家思想,中原文化傳入閩南的發展和變遷,從泉州的歷史沿革到今天的發展出路等方面,對泉州民營企業的現狀和前途,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而這個話題,是我們以前采訪很少深入探討的。在泉州采訪過程中,我們也很為泉州家族企業高層管理出現“人才斷層”而擔憂,但從粘偉誠的身上,領略到了泉州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淵博的學識和遠大的目光,看到了泉州民營企業發展的強大實力和魅力。
粘偉誠出身于1973年,與晉江眾多的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一樣,也過早地離開了學校,投入了波濤洶涌的商海。在多年的商貿生涯中,粘偉誠不僅煉就了閩南企業家特有的膽識和氣魄,同時也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中國家族企業發展的新路子。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以適應新一輪創業的到來,粘氏兄弟們決定成立股份公司,并將公司命名為“鑫華”。其喻意為:以實業興企為社會創造財富,以振興中華為企業發展使命。1999年,一座占地25萬平方米,集科研開發、生產、貿易、管理于一體現代化工業園在著名的僑鄉晉江市龍湖鎮工業區拔地而起。粘偉誠走馬上任,出任公司總裁。經過近7年的發展,鑫華股份已逐步建立起化纖、無紡布、服裝制造基地、家俱樹脂飾花制品、橡膠廢舊綜合利用、房地產等多產業經營體系,吸納了2500多名技術工人和一批高素質的生產經營管理人才,先后獲得“科技先導型企業”、“泉州市民營企業100強”、“泉州市百家重點工業企業”等榮譽稱號。
“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破產的企業。”粘偉誠說,企業要發展,必須建立一個有特色的經營管理模式。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愈演愈烈,中國民營企業要在生存中發展,發展中突破,必須走股份合作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多種經營,并實現越區域經營,與世界經濟一體化接軌。鑫華公司在短短的7年間,相繼組建起了晉江市華鑫織造發展有限公司、晉江華鑫塑料橡膠制品有限公司、晉江華鑫服飾發展有限公司、晉江偉誠貿易有限公司、華鑫國際貿易(香港)有限公司等五家控股公司。并逐步建立起“部門中心化、中心公司化、內部管理市場化、最大小公司”的科學營運管理體系,被外界喻之為“粘氏模式”。
縱觀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史,尤其是家族企業的發展歷程,絕大多數都經歷了家庭作坊——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引進現代化管理模式三個發展歷程,而每一個發展歷程都給家族企業帶來了劇烈的陣痛。鑫華公司的決策者們從組建公司開始就以高起點、高目標、高標準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機制,并迅速步入了行業發展的快車道,表現出了高瞻遠矚的戰略發展眼光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家風范,在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們從人文道德談到了公司的用人機制。對于“人才”,粘偉誠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人才”二字應“人”為先,“才”在人后。企業本身是所大學,公司決策層首先應先教會員工“做人”,而后是“做事”。“人正”則事業成,企業興,“人不正”則事業敗,企業衰。因此,他提出了企業獨特的用人宗旨,即:有德有才者,重用;有德無才者,可用;無德有才者,不用。正因為如此,鑫華公司在粘偉誠的帶領帶,短短的幾年內吸納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著公司在質量管理、科研開發、市場開拓等各部門、各領域、各環節和諧發展。
在采訪過程中,粘偉誠給人的印象始終是老成、穩重、善謀、果斷的大家風范。我們一直還有些茫然,這也許是他始終追求完美,不斷地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使然吧!但他畢竟才過而立之年。看我們好像還心存疑慮,粘總起身,贈我們四句悟智心語的條幅。現照錄如下,與讀者共勉:
吃虧是福,簡單是福;
知此知彼,百戰不殆;
自我解剖,寬心經營;
標木駕御,回饋自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