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陳秀玉是在1998年第二屆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表彰大會上,由于她銳意改革、敢于創新、治廠有方、積極推進技術進步和現代化管理,在短短的幾年間把一個家庭小作坊發展成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消防器材生產廠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和擁戴。
爾后,又多次與陳秀玉見面,她總是熱情洋溢,充滿自信,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她不僅具有中國當代女性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而且兼備閩南女性溫柔賢慧、勤勞善良的特性。歲月的履痕并沒有消磨她矢志追求的銳氣,反而磨練了更加堅強的意志。20年的風雨兼程,陳秀玉帶領天廣人共同譜寫了一部引人矚目的創業史、奮斗史、奉獻史。
好學善悟 立志成才
1953年,陳秀玉出生在南安一個普通銀行職員家庭,由于家里兄弟姐妹眾多,僅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維持生計,她和那個時代眾多的同齡人一樣,在貧窮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解放初期的閩南,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然而,開明的父親看到了中國愚昧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他咬緊牙關,節衣縮食把六個子女都送進了學堂,陳秀玉有幸成為班級中唯一的女生。幼年的陳秀玉在課堂學習之余經常跑到學校圖書室借書,挑燈夜讀,廢寢忘食。她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都很優秀。
小學畢業后,陳秀玉卻趕上了史無前例的“文革”,學校成了“造反有理”的前沿陣地,她不得不離開校園,幫助母親操持家務。1971年,南安縣美林機械廠招工,陳秀玉父親在村信用社當會計,拿到了一個安排子女招工進廠的名額。其父深思熟慮后,覺得二女兒陳秀玉自幼聰明伶俐、好學上進,日后定能有一番作為。于是,決定讓她到美林機械廠當學徒工。
走進工廠,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從不服輸的陳秀玉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她暗下決心,要做學業有成的人。白天邊學邊干,下班后翻開工具書刻苦鉆研,經常熬到天亮。短短的幾個月下來,陳秀玉瘦了一圈,柔嫩的小手長滿了一層厚厚的繭。1975年,農械廠從福州大學機械系請來教授為員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技能培訓。在老師講到主視圖時,陳秀玉立體圖都畫出來了。其間不巧廠里安排她代表農械廠參加公社民兵軍事訓練,一星期后再回廠繼續參加技術培訓學習。這中間,她雖然少學了一個星期,但考試成績卻還是全廠第一,得到福州大學教授的贊賞。學徒期間,有一次在廠里做技能表演,雖然她操作的機床精度是最差的,但她做出來的產品卻是考試成績最好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短短的一段時間里,陳秀玉迅速掌握了所有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操作,成為美林機械廠的技術骨干。可是,當時國營企業落后的管理體制卻給了陳秀玉當頭一擊。1979年,廠里以陳秀玉已嫁到外鄉為由下達了辭退她的通知書。她沒有怨言,只好帶著剛剛六個月的兒子來到南安縣貴峰麻紡配件廠當技術工,開始了人生轉折的新起點。
回憶起最初那段經歷,陳秀玉動情地說,我非常感謝我的父親,是他給了我踏入企業大門的機會,因此才有我今天的成就。童年時代貧窮的生活和少年時代艱苦的工作環境既培養了陳秀玉任勞任怨的情操,也磨練了她堅強的意志。
創立“天廣” 舉步維艱
就在陳秀玉準備將所學的知識在廠里充分展露的時候,貴峰麻紡配件廠卻由于經營不善宣告倒閉。此時,國家對企業的經營政策開始放寬,陳秀玉同另外兩位技術工人,仔細分析了企業困境的原因,認真研究市場發展趨向,認為水暖行業發展前景大,而且周邊鄉鎮水暖業正蓬勃興起。一經合計,陳秀玉果斷決定承包經營貴峰麻紡廠,把商家退回侖蒼、英都等生產廠家的內牙有磨損的水龍頭進行再加工。由于用車床重新加工的難度大、效率低,陳秀玉和另外兩位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攻克技術難關,他們自行發明研制的絲錐很快被應用在生產上,生產效率成倍提高,產品質量超過了周邊鄉鎮的專業生產廠家。為了擴大經營業務,他們四處籌措資金,最遠處從廣州的一個供銷員那借來1000元。沒有技術設備,他們自己加工模具,經過努力,把自行生產的下水口、地漏等水暖產品推向了市場,由于質量好、價格低,一時間,產品供不應求。從1979年到1986年的7年間,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豐富了經營管理經驗。
1986年,改革大潮在中國大地上風起云涌,南安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而此時他們承包貴峰麻紡廠期限已到,不甘落后的陳秀玉又開始謀劃新一輪創業。
這一年,陳秀玉承包了南安城關水暖器材廠,開始了她起步維艱的創業之路。當她在電視中看到中國北部大興安嶺發生了一場火災,幾個月的熊熊大火吞噬著巨額的國家財產,這讓她心痛不已。尤其是在看到我國消防官兵奮不顧身撲火而消防器材卻相當落后以至造成許多人不幸傷亡的場面時,她的眼淚禁不住潸潸落下。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愛國心讓她久久不能入睡。當時,我國消防器材是實行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國內只有上消、北消、川消、浙消、南消等少數國有企業生產消防器材,產品質量和供應難以適應滅火需要,特大火災更難及時撲滅。她因此暗下決心:我一定要生產出中國一流、世界先進的消防器材,為減少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奉獻自己的精力和才智。于是,陳秀玉果斷決定,投資成立南安柳城消防器材廠,堅定不移地走向矢志生產一流消防器材的奮進之路,成為國內首批生產消防器材的少數民營企業之一。
試產階段是陳秀玉最艱辛的日子,全廠只有兩部車床,8個工人,她集廠長、采購員、供銷員于一身,既要經受商品市場的無情考驗,又要接受消防監督部門的常規檢查。雖然她無是不把質量視為自己的生命,但試產階段的無證生產還是常被有關部門勒令停產。
為了擺脫小打小鬧的被動局面,陳秀玉又開始謀劃如何規范化、合法化、規模化的生產經營。恰在此時,柳城消防器材廠以其產品質量穩定、可靠,通過了消防部門生產資格審定,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專業生產廠家。1988年,她又馬不停蹄地向公安局申請生產許可證,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天廣”商標,成為了福建省最早申請商標注冊的消防器材生產企業。
正當陳秀玉帶領員工開始準備擴大生產的時候,突然接到福建省消防總隊的電話通知,告知她的消防栓產品在四川、重慶被扣壓,原因是質量不合格。得到這一消息后,陳秀玉連夜乘機趕到國家消防器材指定的檢測機構天津市質量檢測中心探詢結果。當看到被扣壓的消防栓掛的是“閩南”牌的商標,不是柳城消防器材廠當時生產的“東紅”牌產品時,陳秀玉喜極而泣,立即向四川消防總隊提出質疑,查明這批“閩南”牌消防栓不是柳城廠的產品,之所以找到陳秀玉他們追查的原因是廠里新雇用的推銷員,之前是推銷“閩南”牌的業務員,現在使用柳城廠工作證,讓客戶產生了誤會。
這一事件給陳秀玉上了一課,更堅定了她對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的高度重視。她親自主持制訂了一整套質量管理體系和獎懲制度,要求員工對產品質量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嚴格把關,反復調試,不合格產品決不出廠。堅決杜絕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獲取利潤的短期行為。同時,她也意識到只有申請注冊商標,才能真正受到法律保護。1989年,“天廣”牌注冊商標獲得批準,這在南安消防行業中是第一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