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種植專家張生才(左一)開展蘆柑種植技術現場指導
科技特派員高允旺(左二)面對面為林農傳授竹蓀播種技術
近年來,永春縣作為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重點培育和引導扶持新農人隊伍,探索形成新農人“引、育、留”永春模式。目前永春縣共引育新農人889名,總營業額達2.25億元,帶動就業7710人。
全方位嫁接資源
讓新農人引得進
永春縣注重內外發力、廣泛發動,主動對接各類優質資源,搭建長期有效的人才對接平臺,持續吸引新農人到永春創新創業。
以賽引才。連續舉辦福建省(永春)鄉村振興“師帶徒”引鳳項目大賽、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涉及生態農業、傳統產品新業態、智能化管理、農產品新加工、鄉村文創等各個領域,三年來有效促成161個項目現場簽約,吸引創業型新農人224名。
以情引才。立足永春豐富的鄉賢能人資源,實施桃源英才回歸工程,開展“我為家鄉辦家事”主題活動,依托異地商會設立5個“人才港灣·鄉愁小院”人才工作聯絡站,聘任農業產業顧問、鄉村引才大使30名,廣泛發動1100多名永春籍在外優秀人才,發揮自身優勢領辦項目500余個,精準引進104名高校畢業生扎根農村創新創業。
以才引才。與“三農”專家溫鐵軍教授團隊合作共建全國首個縣級生態文明研究院,聘請28名農業領域教授擔任專家委員,實施“愛故鄉計劃”“風物集市行動”等活動,吸引147名新農人參與。依托永春蘆柑科技小院,聘請省A類人才胡承孝作為技術服務專家,創建特級創新實驗室,協助靶向引進蘆柑產業急需緊缺人才65人,加快推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果業)建設。
全鏈條培育增能
讓新農人育得好
永春縣創新推行“雁陣計劃”,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新農人。
育雛雁。實施青年鄉村工匠培養計劃,設立漆籃、陶瓷等大師工作室6個,采取“1+N”師帶徒形式,傳承培育匠藝新秀52人。與永春當地職校聯合辦學,開設多類別非遺技術課程,創新開展“國遺四進”活動,建成非遺傳習所6個、傳習基地17處,培養非遺新農人133人。
賽強雁。定期開展技能競賽,先后舉辦全國“心香杯”斗香賽、省“匠藝杯”工藝美術大賽、省級盆景技能競賽等賽事。發揮“中國香都”優勢,在全省率先開展制香工程非公職稱評審,56名新農人獲得職稱認定。
樹頭雁。深耕鄉村振興“十百千”人才工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607人,2人被評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全要素服務保障
讓新農人留得下
永春縣提供“保姆式”服務,力促每個新農人項目盡快落地、盡快投產,達到“一批人才帶來一批項目、一批項目孵化一批企業、一批企業振興一片鄉村”的效果。
建聯盟。建立永春返鄉創業聯盟,聯合縣域內外創業新農人,建設生態農產品體系,搭建永春好物供應鏈系統,開設首家無人自助特產館和空中人才超市,每個月帶動5萬多公斤農特產品銷售。
搭平臺。發布人才驛站建設團體標準,建成35個鄉村人才驛站,打造新農人“一站式”服務平臺和資源交流對接基地,提供創業輔導、政策咨詢、手續辦理等服務。建設14個新農人之家,組織開展新農人“村”游、新農人“香”約、興農歌友會等活動139場。
出政策。出臺《永春縣現代農業產業人才聚集基地建設實施意見》等文件,從引進、培養、平臺建設、要素保障等方面,為新農人量身定制56條措施,落實補助資金217萬元。推動縣農信聯社開辦新農主體金融服務中心,因地制宜推出“XIN農貸”“福農貸”“蘆柑貸”等10余款特色產業貸款產品,累計授信新農人超30億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