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臺風“杜蘇芮”剛過,南陽日報社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四省四市采訪紀行報道組就趕赴泉州,實地探訪泉州“泉心泉意”打造“保姆式”貼心服務模式,解碼當地優化營商環境的“秘籍”。
扶一把,減負紓困助企業輕裝前行
7月28日,臺風“杜蘇芮”過境,泉州城市環境、市民生活和企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泉州市委、市政府立即啟動應急機制迎戰超強臺風,風雨過后,即在第一時間出臺災后重建措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創下“泉州速度”。
8月3日上午,記者見到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業務科科長周衛軍,聽完他的講述,更是被全心服務企業的“泉州速度”所震撼。
周衛軍告訴記者,政務服務就要永遠走在企業前頭。事實上,自然災害發生后,泉州市稅務局8月1日即發布了可以享受的稅費政策,涉及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契稅、車船稅,以及社會保險費與非稅收入、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等,幫助納稅人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仔細看泉州市出臺的“泉心泉意”服務災后企業重建十四條措施,無論是開辟災后重建審批項目“綠色通道”、定制推出災后重建專有融資產品,還是優惠下調燃氣價格、推行水費緩繳不停供和加強災后稅費惠享精準服務,無不體現出政府“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的良苦用心。
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泉州政務之“優”,更體現在平時,平時顯真功,平時亮絕招。
為更好地為企業減負紓困,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泉州市稅務部門創新打造“四不四即”服務快享新模式:即稅收政策“不問即知”、涉稅事項“不見即辦”、政策紅利“不來即享”、部門信息“不跑即用”。
利用數據智能分析自動匹配納稅人需求,提供量身定制、一鍵即達的個性化政策服務,準確計算納稅人可享受的退稅減稅款項,供納稅人申請退稅,這是泉州市稅務局凝心聚力打造稅收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泉州樣本”。最新數據顯示,這種新模式已精準推送優惠政策327.5萬次,累計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和增加現金流168.7億元。
深耕沃土,必有繁花。多年來,泉州市多措并舉構筑政策高地,破解企業“長不大”問題。單就家政服務業來說,泉州市專門出臺了《泉州市促進家政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市級財政每年安排7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和高質量發展,對經認定符合員工制條件且員工人數達50人以上的企業予以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獎勵,對龍頭品牌企業予以每年最高50萬元獎勵。因為政府的貼心服務,企業發展后勁很足,泉州市目前家政服務市場主體有3468家,從業人員總數約10萬人,家政服務網點323個。
“碼”上辦,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審批服務事項掌上辦、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推行“拿地即開工”“交地即交證”……泉州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圍繞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注重在“碼”上著力攻堅,拓展“碼”的應用力度,創新推出政務服務“‘碼’上辦事馬上辦”的為民服務模式,推動“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轉變,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從今年3月開始,在全市范圍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全面推行‘電子身份碼’場景應用,方便企業群眾辦事,讓企業市民盡享便利!”周衛軍介紹,自“碼”上辦推廣應用以來,現場取號平均等待時間從19.3分鐘降低至14.8分鐘;叫號到受理平均辦理時間從17.9分鐘降低至12分鐘,受理到辦結平均辦理時間從1.2天降低至0.6天。
與此同時,泉州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大力拓展政務服務全鏈條“碼”上辦,在政務服務平臺、手機移動端、自助終端、人工服務窗口等全方位實現掃碼用碼,構建更為豐富的“一碼通行”服務模式,真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創新推行水電氣網“全生命周期”聯辦服務機制,通過搭建一窗通辦系統,設立“一件事”聯辦窗口,實現“水電氣網”業務聯辦,實現新增、變更、注銷等業務“一站式通辦”,申請材料縮減75%。
——推動審批服務事項掌上辦。通過泉州市匯聚共享平臺共對接390套系統,匯聚超68億條數據,建成全市首個移動端掌上政務與便民服務平臺——“泉服務”平臺,實現近600項審批服務事項掌上可辦,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7%以上。
——實現“辦事不出園區”。借助“黨建+”鄰里中心,助力落戶標準化工業園區內的項目盡早落地投產,將企業高頻事項下放至鄰里中心辦理,拓展企業所需所盼的精準服務、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等功能。
——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無償為項目單位提供“引導辦、預約辦、一對一”服務,開設幫辦代辦服務專窗,配備“線上客服”“線下專員”協助項目單位熟悉辦事指南及辦事流程、準備申報材料,減少企業往返跑路。
——創新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推行惠企政策“掌上提、在線批、直達付、全程督”服務,上線惠企政策直達兌現平臺,深化政策兌現流程梳理和優化再造,推動“免申即享”項目提質擴面,共梳理上線“免申即享”項目116個,上架惠企政策1741條,兌現惠企資金近50億元。
全服務,“泉心泉意”培育發展沃土
泉州的服務有多優?在泉州市發改委營商環境與信用建設科,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時,科長余菁形象地打了個比方:“只需一個電話,我就在你身邊。你需要什么,我就能提供什么。”
余菁告訴記者,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心無旁騖安心搞經營、放心謀發展,今年3月泉州全力實施“親清助企”“智慧政務”“清障破壘”“法治護企”“服務增效”“審批提速”“招才引智”“品質提升”營商環境創新突破八大專項行動,著力打造“海絲名城”一流營商環境。泉州市還圍繞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和“項目奮戰年”活動,推出15條便企利企舉措,包括精簡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申報材料、降低政府采購履約保證金收取比例、推行企業“開門即接電”服務等,“泉心泉意”服務企業。在促進政商關系“親清”統一方面,泉州市推出了監督保障安商惠企政策落地見效等八條措施,鞏固發展“政企良性互動”良好經驗。
“未來獨角獸”企業——福建奇鷺物聯網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莊榕榕說,泉州市政府經常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和國外的展銷會,還給予高額資金補助,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感謝泉州,是泉州成就了我!我們公司生產的帶定位功能的智能鞋、智能書包、智能衣服等智能穿戴科技產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在泉州發展,我們很有信心!”福建藍企鵝管家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金鑫談及泉州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他深情地說,正是得益于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和提供的平臺服務、獎勵舉措,使公司發展很快,并把總部設在泉州。
在泉州,像福建奇鷺、福建藍企鵝這樣由小做大、由弱變強的企業還有很多,也正因如此,泉州民營經濟呈現多種產業“百花齊放”的格局。多年來,專注于一雙鞋、一件衣、一片紙、一顆糖、一把傘,泉州民企創造了全球20%的運動鞋產量、全國60%的石材進出口量、全國65%的工藝陶瓷出口量、全國20%的糖果產量、全國10%的紡織服裝產量,助力泉州收獲了世界茄克之都、世界石雕之都、世界陶瓷之都、世界藤鐵工藝之都、中國鞋都、中國傘都、中國服裝名城、中國建材之鄉等數十個世界級和國字號品牌,涌現出了安踏、達利、九牧、恒安、特步、361°、盼盼等一批知名品牌。
記者手記
把“服務”做到極致
泉州聚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規范化、便利化目標,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便利企業群眾辦事為導向,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學習泉州,學習他們服務企業的態度:“營商環境1%的短板,落到誰頭上就是100%。”在泉州采訪時,從泉州公務人員頻繁提到的“服務”一詞中,能感受到他們對企業的關愛關心,全鏈條優化審批、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件事一次辦,讓企業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的背后,是放權賦權的制度,也是企業輕裝上陣、跑出加速度的前提。
學習泉州,學習他們一心為民的理念,“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理念深入人心。采訪中,一位泉州的公務人員說,政府與企業就好像是“談戀愛”,重要的不是你為對方做了什么,而是你清楚對方需要什么。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泉州政府部門一直以“店小二”的自覺,在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在關鍵時刻扶一把。
其實,相對于“有求必應”來說,“無事不擾”更難做到。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只有真正把“有求必應”和“無事不擾”有機結合起來,才是營商環境的最優形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