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南安侖蒼鎮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重塑鄉村生態之美
六月的豐富村,流水潺潺、田野疊翠,而幾年前,豐富村英溪流域原本淤泥沉積,溪水渾濁,還散發著惡臭,周邊雜草叢生。
針對這個情況,侖蒼鎮開展水土整治、河道清淤工作,將源頭治理和溪流兩岸綜合治理并重,通過建設3公里安全生態水系、修建4.31公里生態保護岸、建設2.93公里親水步道及綠化帶、建起2座攔沙壩等措施,并結合“河長制”工作機制,組織河道專管員開展日常巡查工作,豐富村英溪流域的環境質量得到提升。今昔對比,豐富村村民感慨:“看著家鄉的環境越來越好,到處鳥語花香,心里特別高興,現在這里也成了我們老人休閑的好地方。”
補齊人居環境短板
豐富村的故事,只是侖蒼鎮實現美麗蛻變的一個縮影。侖蒼鎮李阿伯談起園美村的變化,他用了一個成語——“翻天覆地”。為全力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優化村級環境,今年以來,侖蒼鎮園美村集中力量全面開展“一周一整治”行動,重點對下水道積水、水溝雜物堆積等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清理,整治人居環境“頑疾”。
“小水溝,大民生”,侖蒼鎮對生態水系的整治,讓農村環境有了質的飛躍。截至今年5月,侖蒼鎮共組織11個村,動員農民群眾9923人次投工投勞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9814噸、清理污臭溝渠42.6公里、村內水塘8口、村內淤泥數量256噸、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22.45噸、清理殘恒斷壁38處,全鎮人民共同打造美麗宜居小鎮。
鋪就致富發展之路
“以前全是石子路,現在水泥路就要修到家門口了。以后,出行、買賣農作物就方便多了。”侖蒼鎮后垵村民許大伯由衷感慨。
現年63歲的許大伯是村里的貧困戶,雖然他肢體殘疾并且年事已高,但勤勞的他卻不曾怨天尤人,養殖雞鴨、牛羊,努力發展產業。“以前,我們出行常常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道路泥濘。如今,路修好了,到鎮上賣肉也方便多了。”
交通是命脈、是發動機、是助跑器。侖蒼鎮積極落實偏遠村、薄弱村道路項目,極大改善了偏遠村的交通運輸條件,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為村民脫貧鋪就致富路。近年來,侖蒼鎮完成大宇村公路“單改雙”2公里,大泳村赤田嶺水泥路硬化0.5公里,侖蒼村中心小學至水庫靈堂道路硬化1.2公里,建成侖蒼鎮黃甲村富民路與茂盛路連接段工程、大泳村侖后環村水泥路鋪設工程、侖蒼鎮輝煌村水響至東湖水泥路鋪設工程、侖蒼鎮侖蒼村路燈安裝工程,縣道341線侖蒼鎮后垵村至輝煌路段改造改造工程項目,進一步改善群眾出行條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從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變成了水泥路,從泥濘到坦途,村莊綠化、亮化、美化、硬化面積逐年增加,安居富民房越建越多,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建設環境整潔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侖蒼鎮在“宜”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在鐘靈毓秀的山水間,書寫鄉村振興的故事,打造“望得見綠山、看得見凈水、聞得到花香、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宜居新村鎮。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