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黃鎮地處泉州市泉港區中部,是閩南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僑鄉,區域面積33.3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近5萬人,是泉港區城市發展布局中的城市次中心和產城融合組團、綠色石化組團,先后獲得“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鎮”“泉州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等榮譽稱號。
依托壩頭溪生態提升項目,前黃鎮壩頭片區將規劃建成一片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街更美的“品質高地”。(前黃鎮 供圖)
坐落于前黃鎮的清源創新實驗室(中國福建化學工程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以引領石化產業發展為導向,以匯聚高層次人才為根本,以突破“卡脖子”技術為核心,構建具有國際和國內重大影響力的一流科技創新高地。 (前黃鎮 供圖)
在前黃鎮鳳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棍術、書法、南音等暑期公益課堂,為孩子帶來豐富的暑期生活體驗。
前黃鎮地處泉港區中部,是閩南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僑鄉,區域面積33.3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近5萬人,是泉港區城市發展布局中的城市次中心和產城融合組團、綠色石化組團,先后獲得“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鎮”“泉州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前黃鎮以建設“科教研創為引擎、綠色生態循環為模式”的省級特色小鎮為戰略支點,錨定科創驅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交通先行優勢,“硬核”支撐產業升級,聚焦聚力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宜商、宜業、宜居的科教研創綠色生態新城。
加速產業升級
打造創新“樞紐核”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連日來,在位于前黃鎮的清源創新實驗室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現場,工人緊張作業,一片忙碌趕工景象。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9萬平方米,分三個批次建設,目前建設的第一批次項目預計8月底完工。
“目前實驗室已組建9個科研團隊,多項技術成功轉化落地,實現產業化應用,直接產生經濟效益10億元以上。”據實驗室科研與知識產權部負責人介紹,通過采取邊建設、邊運營的方式,清源創新實驗室項目還未建成已產出經濟效益,帶動了石化及關聯產業的經濟增長。
作為福建省首批建設的4家省創新實驗室之一,清源創新實驗室以引領石化產業發展為導向,著重圍繞催化科學與技術、合成材料、精細化學品、環保與安全技術等領域,開展創新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研究等。瞄準產業鏈需求,同步設立了“清源創新實驗室創業園”,發展新領域高附加值產品,目前已入孵7家企業。
以清源創新實驗室為代表的科創要素,正在前黃鎮生根發芽。前黃鎮現有“一室兩院四中心”、石化眾創園、企業技術研究中心等眾多石化科研創新平臺,并持續發揮輻射作用,協助納川管業、佑達環保等企業與福州大學石化學院、福師大石化研究院合作建設新型研發平臺,助推產業升級,促進企業擴容增產,不斷培植轄區經濟新增長點。
“借助清源創新實驗室落戶我鎮的優勢,我們瞄準優勢高新產業、高新材料項目和科創平臺,積極以項目促招商、以企業促招商、以鄉情促招商。”前黃鎮黨委書記劉地惠說。
截至目前,該鎮20個區級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9.38億元;正式及意向招商項目30個,總投資額達177.92億元,其中已正式簽約26個項目,完成年度招商計劃數的104%,簽約投資額達132.52億元。
發揮區位優勢
開放活力“新門戶”
連綿躍動的屋頂輪廓,即將建成的層疊式立面幕墻……落地前黃鎮的福廈高鐵泉港站站房主體已完成,獨具泉港元素的設計令人對未來站點充滿期待。
“站房總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加緊推進柵欄圍護、‘四電’場坪、高壓走廊等工程施工。”項目總工程師介紹。
高鐵繪宏圖,發展振翅飛。前黃鎮位于泉港交通樞紐核心區域,除了福廈高鐵泉港站,還有驛峰路、南山北路等主干道穿境而過,同時毗鄰沈海高速、國道324,國道228項目前黃段也正加快土地征拆進度。這里區位交通、土地空間等優勢明顯,加上富有活力的城市建設,前黃鎮“新門戶”的定位愈發凸顯。
近年來,前黃鎮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提升城鎮化水平,高起點布局規劃3.76平方公里核心區域。銀泰大學城、藍海國際、恒基房地產、瑞景新城等多個房地產項目動工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全面完成鳳山溪、古縣溪、后山溪、昆山溪等4條壩頭溪支流安全生態水系整治改造工程。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環境衛生連續五年位居全區第一,2021年位列全市第二。
“未來五年,我們將以‘東西協同、全域煥新’為目標,建設一個高顏值高質量科創小鎮。”前黃鎮鎮長劉婉娥介紹。
為解決轄區13個行政村東西分片,群山片區、壩頭片區交通聯絡不便制約全鎮發展的問題,前黃鎮正推進群山路延伸線工程可行性研究,群山片區加快驛峰路工業繁榮帶改造升級,全力建設產城融合、服務完善、環境宜居的高品質“產業高地”;壩頭片區依托壩頭溪生態提升項目,建設成為一片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街更美的“品質高地”。
注重文化惠民
建設民生“幸福城”
炎炎夏日,在前黃鎮鳳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青彩童鄉伴”暑期公益課堂如期開課。書法、棍術、南音等各類課程,為鄉村孩子帶來豐富的暑期生活體驗。
為了讓更多人共享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成果,前黃鎮鳳陽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自2015年以來,已連續7年舉辦“青彩童鄉伴”暑期公益課堂,共招募具有專業特長的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等上百人次,免費為1000多名青少年提供“菜單式”培訓服務,深受青少年喜愛,也獲得了家長們的一致點贊。
公益培訓助“雙減”,文化惠民有溫度。前黃鎮鳳陽村開設暑期公益課堂,僅僅是該鎮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民生幸福“加碼”的一個體現。近年來,前黃鎮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通過夯實文化基礎、整合文化資源、推進文旅融合等舉措,全面激發鄉村文化活力。
該鎮推進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改造升級,各村文體活動廣場、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科普活動室等“一欄一場一點五室”建設到位,全鎮13個文化中心均完成標準化建設。組建南音、北管、掌中木偶戲、羅家棍等非遺文化隊伍和廣場舞、太極拳、舞龍隊等特色民間文藝隊伍32支,積極組織開展文化活動,打通文化惠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整合文旅資源,挖掘轄區紅色文化,依托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投入15萬元修建紅色三朱漫道,打通“驛峰路—紀念碑—朱漢膺故居—紀念亭—昆山”路線,開通沿線生態觀光茶園,打造集紅色文化、茶葉生產、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文旅模式。
群眾性文旅活動豐富多彩,是前黃鎮民生事業發展的縮影。為建設多元供給、共享發展的“幸福城”,近年來,該鎮不斷拓展民生普惠面,全面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鄉村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安全飲水改造提級工程、污水管網建設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繼落地。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86戶309名精準扶貧對象實現穩定脫貧,65戶計生、低保安居房陸續建成,社會救助工作作為泉州市唯一典型在省民政廳作經驗交流。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