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門聯合整治電動車市場 商家漲價有紅線 市民遇超限可舉報 七部門聯合整治中心市區電動自行車市場
核心提示
“同樣型號的電動自行車一個月內漲價一兩成,這樣坐地起價合理嗎?”連日來,市工商局聯合市公安局、市行政執法局、市交通委、市物價局、市質監局、市國稅局等七個部門組成四個督查組,在中心市區開展電動自行車綜合整治執法行動。
記者隨執法人員走訪多個電動自行車銷售點了解到,近期由于市場對電動自行車的需求量突然增多,導致一些商家“突擊”漲價。對此現象,相關部門人士表示,若商戶在最高零售指導價范圍內進行價格調整并不違規,但對超限漲價等行為,市民可舉報。 □本報記者 陳云青 通訊員 陳曉丹 蘇曉暉 文/圖
銷售人員 產品升級換代,所以價格貴了
自2016年7月1日起,我市中心市區禁止一切超標電動車、無牌電動車、“套牌”電動車上路行駛,而這一規定也引發了一波合標電動自行車銷售的高峰,并帶來價格的上漲。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品牌專賣店里擺放的電動自行車售價均在2500元以上。而早在今年年初,市面上1000多元的電動自行車卻比比皆是。
在一家品牌電動自行車專賣店內,記者詢問是否有2000元以下的電動自行車出售時,店里的銷售員告訴記者,以前店里銷售的不少電動自行車價格都在2000元以下,有些甚至只要1000元左右。“不過,那些都是舊款了。從今年四月起,店里的舊款電動自行車已全部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售價在2500元以上的新款電動自行車。”該店銷售人員稱,“新款車型采用的是液壓減震、電泳烤漆,無論是制造工藝還是原材料選擇,都比舊款高出一個檔次。”
“目前,店里執行的是品牌統一定價。”該銷售人員稱,現在售賣的電動自行車并沒有漲價,只是“產品升級了,配置更好,價格也就貴了”。
車店老板 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還會再漲
在另一家電動自行車店里,該店老板吳先生告訴記者,從三、四月份起,電動自行車價格就開始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平均每輛車的價格漲幅為10%,一部分熱銷款的漲幅還達到20%以上。
“這款電動自行車非常好賣,一個月賣出六七十輛都不是問題,有時候想買還得先預訂,幾天后才有貨。”吳先生指著一款電動自行車告訴記者,因近期來店里詢價的市民日漸增多,有些車型供不應求,“像這款高配電動自行車,你現在不買,過些日子可能還會漲價。”
那么,這樣的漲價是否合理?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戶在最高零售指導價范圍內進行價格調整并不違規。據介紹,不久前,市物價局就出臺一份電動車銷售的11個品牌16種車型的最高零售指導價格,市民若發現或買到價格高于最高零售指導價格的,或遇到沒有明碼標價的商家,借機哄抬銷售價格的,均可向物價部門舉報。
執法人員 發票與售價不符,商家偷漏稅
據了解,本次執法行動,除了檢查電動自行車經營者有無價格違規的問題外,各執法部門還重點檢查了電動車經營者有無主體資質;是否存在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偽造產品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違法行為;是否存在非法改裝、拼裝電動自行車,以及套牌行為;是否有占道經營行為以及偷漏稅行為等問題。
“除價格問題外,執法部門發現的最主要問題為稅票問題。”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稅票問題表現在,一些經營者提供的發票價格與實際銷售價格不符,比如部分不法經營者在電動自行車銷售過程中,將銷售價格哄抬至一輛3000多元,而所提供的發票金額僅為實際售價的一半,存在少開增值稅發票等偷稅漏稅現象。
此外,本次檢查還發現,有少數電動自行車代銷點沒有按照公安交警部門的要求,懸掛《泉州市非機動車目錄》、《電動自行車帶牌銷售服務點公示欄》、《服務承諾點》、《監督欄》等;有的電動自行車店則未經公安交警部門審批,擅自將帶牌銷售有關告示材料上墻。目前,針對上述問題,相關部門已責令相關電動自行車經營者整改,并將加以督促確保其整改到位。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