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泉州晚報訊(本報記者 劉文艷 文/圖)“雙十一”購物戰的硝煙還沒散盡,“雙十二”又接踵而至。不過,與“雙十一”守在電腦前等待零點秒殺的純線上娛樂不同,“雙十二”的血拼場景蔓延到了超市、餐飲店、電影院,甚至是機場。支付寶與口碑公布的數據顯示,“雙十二”當天,全國2800萬人出門進店消費,近七成首次在線下商戶刷支付寶,其中50歲以上的用戶占比3.29%,超過92萬的大叔大媽參與了“剁手”,線下的火爆程度超越線上。
線上:造節太頻繁 消費者買不動
從2002年就開始網購的資深網購族李涵,今年“雙十二”在線上卻沒有花一分錢,“‘雙十一’已經把該買的都買了,有些換貨的商品都還沒收到,現在想不到還有什么需要在網上買的,也買不動了。”
祺彤香茶業總經理蘇清陽告訴記者,對于品牌商來說,“雙十一”是每年的重頭戲,很多商家會提前備貨、備人。相比而言,“雙十二”的促銷,不論是從官方流量和折扣力度而言,都不如“雙十一”。加上“雙十一”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雙十二”還處于購物狂歡季之后的低迷期,剛剛血拼過“雙十一”的消費者,對于間隔如此短的“雙十二”的興趣并不大。
“前有‘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后有圣誕和元旦的新一輪消費熱潮。”淘寶賣家洪先生坦言,不少電商都只是把“雙十二”當做一個過渡期。“對于品牌商而言,‘雙十二’更像是幫助‘雙十一’去庫存的一個促銷日;對于淘寶小賣家而言,‘雙十二’給出的優惠往往比不上大商家在‘雙十一’的大手筆,大部分只是設置的5—20元的店鋪紅包,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夠。”
實際上,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各大電商平臺在“雙十二”的推廣上也不再是簡單的促銷,而是更注重創新,轉而改打服務、創意等特色牌。比如,2012年開始,淘寶“雙十二”打破了以往促銷模式,首次嘗試賣什么、賣幾折,全是買家說了算,買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挑選所有參加活動的商品、店鋪。今年“雙十二”期間,阿里巴巴則推出了兩種新玩法,消費者不僅可以在淘寶、天貓上花錢,還可以通過購物滿返現金紅包和購物分享獎勵的方式去賺錢;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淘寶服務平臺預訂上門保潔、上門洗衣等各式服務。
此外,自去年開始,“雙十二”就已經成為阿里、京東等著重發展線下業務、布局O2O的切入口。今年,支付寶、口碑平臺與幾十萬商家共同投入超過10億元,提供包括現金折扣、優惠券與單品優惠,讓更多消費者感受到移動互聯網的便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