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楊毅沉 王曉潔)18日宣布與百度共同設立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的中信銀行,最近兩天在股市受到熱捧。盡管百信銀行20億元的注冊資金,相較于傳統銀行動輒百億元規模仍是“小個子”,但在“互聯網+銀行”領域卻被看做“大塊頭”入行,這將給“互聯網+銀行”帶來哪些改變?
銀行與互聯網如何合作?
一個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一個是中國“第七大商業銀行”,中信銀行與百度的合作,被看做是銀行與互聯網的“重量級合作”。然而,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后承載雙方的天平,卻“并不是平的”。
“按照出資比例看,其實這個直銷銀行更應該叫‘信百銀行’。”首都金融服務商會互聯網金融專委會秘書長孫國華說。實際上,中信銀行18日的一紙公告中明確表示,將由中信銀行絕對控股。對此,未來雙方如何在此結構下整合優勢資源成為業界關注的一大問題。
有業內專家指出,“直銷銀行”沒有現實中的營業網點,也沒有實體的銀行卡,客戶主要是通過電腦或移動端等渠道購買銀行產品、獲得銀行服務。從以往銀行內部自身設立的直銷銀行看,都是銀行獨資,大型商業銀行和互聯網巨頭如何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
對此孫國華表示,銀行和互聯網巨頭的合作,一是可以用互聯網的導流優勢導入客戶資源,二是可以增加銀行服務和產品銷售的覆蓋面,因此是值得期待的模式。
隨著此次百度入局,“BAT”三大巨頭都已進入銀行領域。但是與騰訊、阿里各自主導發起民營銀行不同,以合資模式入局的百信銀行能否發揮上述優勢仍然值得觀察。
直銷銀行優勢何在?
銀行與互聯網巨頭期待以合作發揮各自優勢,那么,直銷銀行這個合作點本身具有哪些優勢?
記者了解到,此前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率先建立直銷銀行部門,但更多銀行到現在為止仍將直銷銀行與手機銀行、網絡銀行放在同等地位。而直銷銀行除了通過互聯網移動端積累客戶,大部分都是在線上銷售銀行產品,頗有“互聯網銀行”的架勢。
記者查閱16家上市銀行2015年半年報發現,有7家上市銀行在半年報中提到了直銷銀行的內容。
其中民生銀行透露,今年上半年末直銷銀行客戶規模達215.59萬戶,“如意寶”產品申購總額5129.10億元;興業銀行表示,截至6月底直銷銀行累計客戶數81.63萬戶,較今年年初增長39.54%;而北京銀行透露,截至上半年末直銷銀行客戶達15.5萬名,儲蓄余額近6億元,累計銷售額達9億元。
從數據上看,直銷銀行對于銀行積累客戶數量幫助并不大,對于吸儲的積極作用也微乎其微,僅在固定收益型產品銷售上對業務有所幫助。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指出,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幾大巨頭都是利用自己的已有資源和用戶,但由于前期過于強調互聯網,導致現在網絡銀行的嘗試陷入了困局,金融機構的優勢也沒有發揮出來。
而就在近期,騰訊主導的微眾銀行,還曝出機構高管相繼離職的信息,這也顯示出互聯網巨頭高調入局銀行業面臨的困難局面。
中信銀行和百度打算怎么辦?
面對上述現狀,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和百度對于未來百信銀行的定位和目前措施都已進行了規劃。
作為兩家分別在中國和美國上市的公司,中信銀行和百度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都不容樂觀。其中中信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僅增長2%,而百度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了36%,但是凈利潤卻同比下降226.7%。
因此,對這一合作,兩家上市企業將如何具體“操辦”,引人關注。在客戶服務方面,百度表示其將以強大的流量入口和分發能力,使百信銀行的服務和產品能快速、廣泛地觸達網絡用戶;而中信銀行表示其完善的賬戶體系和線下網點,將保證百信銀行線上線下服務的無縫連接體驗。
在產品開發方面,百度稱擁有基于海量互聯網用戶數據打造的“用戶畫像”,使百信銀行能夠動態、深入了解客戶的個性需求,而中信銀行則將提供其積累多年的產品設計能力與百度一起將用戶的個性需求打造成金融產品。
在風險控制方面,中信銀行表示擁有豐富的風險數據和完善的風險控制的手段,而百度則表示已建立以互聯網動態行為數據為基礎的風控系統,二者結合有望將傳統金融風控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
就在宣布合作當天,百度和中信銀行還各自推出了一項金融措施:百度第三方支付平臺——百度錢包宣布正式啟動“常年返現計劃”,消費者通過百度錢包支付,可立即得到1%起的現金返利,且這項計劃常年持續;與此同時,中信銀行也宣布從12月1日起,個人網上銀行境內轉賬全免費。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