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11月10日電(王坤朔)“十三五”規劃建議將“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戰略,醫療健康領域一時間成為社會矚目焦點。“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正面臨著諸多變革,各方參與者都需要調整各自的發展方向和策略以滿足適應當下不斷變化的醫療健康需求。”諾華中國總裁徐海瑛在日前舉辦的第六屆財新峰會健康點分論壇上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面對變革中的中國醫療健康環境及政策,諾華正通過包括持續專注創新、助力基層醫療等在內的發展策略來適應行業變化。
人口新趨勢變革醫療健康行業
未富先老,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痛點。統計數據顯示,至2014年年底,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達2.12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老年人口突破2億的國家。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有專家表示,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社會帶來的不是陣痛,而是長痛。“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
老齡化隨之帶來了全社會慢性病比例的提高。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由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近70%。“慢性病負擔的急劇增高與人口老齡化密切相關。我們身邊都能接觸到很多‘三高’人群,腫瘤患者也越來越多。”徐海瑛表示。
除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人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中產階級迅速成長,到2022年,中國預計將有6.3億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對于生命質量、生活體驗的要求會更高。“中產階級不同于其父輩在生活上節衣縮食、有病不去治療的生活習慣,他們在變老的時候希望得到非常好的醫療服務,獲得有尊嚴的生活,所以對醫療服務體系的要求很高,但我們現有的醫療體系尚不能滿足其需求。”徐海瑛表示。
外資企業重點關注醫藥、醫保
持續推進醫療改革、完善人口策略等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重點提出的方面,都是為了促進醫療資源與當下的醫療健康環境相匹配,提升全社會的醫療服務水平。一直以來,醫療行業的發展都有國家政策息息相關,作為外資在華醫藥企業,諾華對中國的醫療衛生政策十分關注。
在醫藥方面,徐海瑛對縮短創新藥物的審批時間表達了期待。“同一款藥物,中國比在美國的上市時間晚五六年。此外,醫保目錄的更新速度也比較滯后,很多新藥不能進入報銷體系,醫療費用報銷機會少會影響藥物的可及性,從而影響診療質量。政府已經在推進相關改革措施,戰略、框架也都很清楚,但具體的落地預計仍需時日。”徐海瑛說。
醫療費用的支付向來是醫療體系中的核心問題。我國目前的醫保體系是政府主導的基本醫療保險,以廣覆蓋、保基本為原則,隨著城鄉醫保的并軌,醫保的整體水平預計會有提高。“目前‘保基本’的醫保定位是非常準確的,但是只保基本還不夠。隨著相對高收入人群的擴大,其對醫療健康服務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對醫療保障有更高的需求,這部分人群就需要用市場化的方式去解決,這就是商業健康險,我特別期待在‘十三五’期間商業健康險有大的發展。”徐海瑛表示。
在2014年8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確定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滿足多層次健康需求。這是在政府層面上對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提出了規劃,但商業健康險的順利推進仍面臨很多難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劉國恩指出,目前健康數據的缺失、流動不暢,阻礙了健康險種的設計,以及相關風險的評估。
繼續專注創新適應當下醫療形勢
行業變革、醫改政策的推進,都給醫療健康行業的市場參與者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參與者不斷調整自身戰略去適應形勢發展。徐海瑛表示,諾華作為全球領先的醫藥健康企業,從研發方向、培訓基層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的努力來適應中國醫療行業的變革。
據徐海瑛介紹,諾華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是全球研發體系的一部分,其藥物研發除參與全球項目外,還會根據中國患者疾病譜來增加特定的研究項目。例如,肝病在中國相對高發,肝病藥物的研發在中國便成為重點,高于國際上其他國家。為了適應人口老齡化,針對老年疾病的研發也成為諾華的研發重點之一,例如研發用于治療聽覺損失、視覺障礙、肌肉萎縮的藥物。
在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方面,諾華幫助培養基層醫生。據了解,自2010年起,諾華在新疆開展“健康快車”公益活動,培訓基層醫生。“新疆對我們來說雖然不是重點市場,但是醫療體系的改善是所有市場參與者所應共同承擔的責任。”徐海瑛表示,基層醫療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只有基層醫療服務得到強化,醫患間密切、系統的溝通和疾病的長期管理才有可能實現。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很多政策支持,例如,醫保的支付問題,醫生的自由執業問題,以及健康電子檔案的普及、IT輔助診療設備及手段的推廣等。
劉國恩表示,目前醫療服務體系的很多問題,是由優質、高端的醫療資源長期地過度集中所導致的,很多國家在歷史上都存在過醫療資源的配置和人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劉國恩認為,在各項醫改政策中,強化基層醫療是重中之重。
此外,人們健康素養的不足也制約著醫療環境的進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要合理管理飲食、衛生習慣,增加運動時間,不是只注意吃什么就可以。提高國民的健康素養是個巨大的工程,每個參與者都應盡力去做。”徐海瑛表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