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泉州民營經濟發展所面臨人才、資金、發展空間等問題,與會企業家及企業代表紛紛提出了建議,積聚發展正能量
民營企業家討論憂患意識,共謀家鄉發展大計
□商報記者 蘇田田 劉倩 實習生 楊文萍 文/圖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泉州民營經濟的新增長點、新增長空間在哪里?3月29日,在“增強憂患意識 推動長遠發展”大討論泉州民營企業界代表人士座談會上,針對泉州民營經濟發展所面臨人才、資金、發展空間等問題,與會企業家及企業代表紛紛提出了建議,積聚發展正能量,更好地發揮實體經濟優勢。
■最佳商城是泉州的優勢
——北京泉州商會會長陳水波
“作為沿海最先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泉州一直致力營造優越的政策環境、完善的配套措施、靈活的體制機制,被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陳水波表示,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但是在看到優勢的同時,也應該增強憂患意識,我們的民企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面臨著政策支持力度不夠、信息不對稱、融資難等問題。“目前,中小企業在用地、用工、融資、環保等方面需要更加明確地傾向和支持,針對中小企業的轉型、創新、升級等方面,建議出臺一些指導性的服務政策,并定期發布公告相關信息。”
■將企業總部植根泉州
——福建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
“目前工人的工資已經增加到每月500美元,如果按照5年翻一番的目標,制造業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許景南表示,“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泉州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貼牌加工到擁有自主品牌,以及沖板資本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金。但是,在各種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制造業的轉移會成為一種趨勢,這種轉移是在全球化競爭格局下資源的重新配置。”
他認為,在制造業轉移的趨勢下,泉州應該思考如何留住企業的總部,留住企業的研發和設計中心。“總部在、研發在、貿易在、人才在,生產可以下單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創造人才施展的環境
——中閩百匯集團董事總經理陳開通
“年輕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與以前不同,在工業區,可以建設一些租金相對低廉的商業街區,通過降低小商戶的經營成本,形成與工業區相配套的餐飲、娛樂場所,通過豐富產業工人的生活來留人;在中心城區,則通過城市居住環境的改善,來留住一些高端人才。”陳開通認為,無論是什么樣的人才對于企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泉州需要在環境上下功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人才環境,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想法設法留住人才。
■鼓勵企業完善產業鏈
——起步(中國)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總裁周建永
作為泉州浙江商會會長,在招大商引大資方面,周建永希望政府多在土地、稅收等政策上吸引異地企業家。泉州和浙江同是經濟發達地區,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搖籃,更是創業者的熱土,政府一系列有效的扶持鼓勵措施將帶動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做強做大品牌,推動經濟發展。
■促進服務貿易發展
——泉州天宇化纖織造實業有限公司總裁黃忠炫
“走出去,引進來。”黃忠炫認為,泉州企業正在改變經營模式。“憑借一向愛拼敢贏的精神,充分利用政策、資金、融資平臺等,無論在何處,泉商都是佼佼者。在這方面,我認為泉州在資訊的整合方面應該有所提升,如果服務平臺得到了較好的完善,那么更有利于政府‘請回來’。”
他說,企業發展的商業模式是很重要的。“歐美發達國家服務貿易方面做得很廣泛,服務貿易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各種類型的企業都可以從中受益。”
■未來的是團隊間競爭
——港豐集團執行董事陳江坤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面積和人口都不多,一年的GDP可以達到1680億美元,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擁有高端人才。但絕大多數泉州企業目前靠的仍然是老板之間的競爭,未來的發展必須從個人的競爭發展為團隊的競爭,這其中既需要好的大學來培養人才,也需要好的居住環境來留住人才。”陳江坤認為,如何從個人的競爭演變為團隊式的競爭,是企業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而政府要做的就是把握好發展方向,做好配套服務,繼續加大教育等投入,提升居住環境,營造友好社區,打造不同的消費結構,提高工人在工作以外的生活品質。
■盤活民間資本促進創新
——福建華泰集團董事長吳國良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泉州傳統產業增長乏力,競爭卻越來越大。”吳國良表示,傳統產業要創造優勢,就要技改、升級,但資金短缺成了許多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最大阻礙。
他建議:“泉州可利用‘金改’契機,盤活民間資本,為中小企業和民間資本之間搭建對接的橋梁,服務中小企業。同時對一些有條件、有規模,需要技改的企業,從金融、稅收上進行支持。
■設計是服飾未來新方向
——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明
“可持續發展,是個永遠的主題。打造規范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對于泉州來說較難,第二代如何繼承老一輩創業、經營企業的創新,我覺得很重要。”王啟明建議,“與東南亞相比,泉州紡織業的成本優勢正在淡化。接下來應該往品牌、設計等方向發力,需要不斷優化成本,提升產業工人的素質,增加設計師人才、職業技術人才,并通過摸底調查,提出合理的行業規劃和布局。”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恒興集團董事長柯希平
柯希平說:“泉州既要大力支持品牌企業的發展,也要加大力氣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貸款難、用地難、產品市場推廣難、用人難是現在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問題。”
他建議:“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吸引異地的小貸公司入駐泉州,小貸公司的數量增加后,一旦形成產業,就能夠形成規模效應,通過充分競爭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通過貸款公司形成產業可以吸引外地企業入駐泉州。”
■校企對接解決用工問題
——通海汽車董事長王清海
關于行業人才的培養,王清海表示,2005年,通海汽車就與泉州、福州、漳州三地職業學校聯合辦學,采取一年半在校學習,一年半在企業實踐的培養方法,使每年畢業的數百位學生不僅能滿足通海汽車用工需求,還能為同行企業輸出人才。“聯合辦學的班級成為我們通海的‘黃埔軍校’。”重視職業教育,加強校企對接,已然成為企業解決用工問題的一劑良方。王清海表示,將繼續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
■推動泉州外貿轉變發展
——環宇物流(福建)有限公司企業代表
該企業代表表示,建設陸地港,目的是通過建立陸地港與沿海港口的緊密聯系和優勢互補,完善沿海港口的物流服務功能,拓展福建沿海港口經濟腹地,促進福建乃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外貿易的增長。
“陸地港是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政府可以把這里作為吸引外貿企業和中介物流企業的一個著力點。去年3月至今年3月,我們的進出口達到十億美元,包含了477家的出口企業。”企業代表表示,陸地港作為推動泉州外貿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將逐步改變泉州地區外貿物流服務薄弱的現狀,極大促使港口吞吐量增加,進一步提升港口競爭力。
■打通傳統銷售與電商的渠道
——泉州網商創業園區董事長鐘巖泉
“電商在泉州的發展還不算成熟,甚至才剛剛起步。”鐘巖泉建議建立一個電商產業基地,將傳統銷售渠道與電商打通。他說,泉州以外貿起家,有與海外貿易的傳統和優勢。如果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外貿通關便利,我們就能夠通過電商激發出海外市場消費泉州產品的巨大潛力。
■大企業帶頭服務社會
——輝煌水暖集團董事長王建業
王建業建議,政府應更對中小企業有更多的關心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后會更好地服務社會。”在這方面,大企業也應該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用實際行動為社會創造效益。
■文創業讓傳統文化出新意
——福建省環亞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學祿
黃學祿認為,現代高端人才需要高端的服務。文創行業應更加清晰企業的定位,將閩南傳統文化煥發生機。“我們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包裝推廣,將其轉變為年輕人和高端消費群體喜歡的東西。”
■未來泉州仍會發展良好
——連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清流
許清流分析到,從泉州產業結構角度看,泉州目前仍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傳統制造業,不管企業大小,現在都面臨生產力過剩的問題。因此企業要更加注重新產品的開發,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他認為,即使面臨著一些困境,但泉州的經濟沒有太大問題,“就像剛比賽完的運動員一樣,需要休息一下。休息完再繼續跑,未來的泉州仍會發展得很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