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華海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第一階段)已于去年底通水試運行(融媒體記者陳起拓 攝)
近日,市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工作指揮部明確,今年將實施首批179個城鄉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持續攻堅“污水廠處理、管網收集、泵站轉輸、調蓄池、中水回用”五大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據悉,作為三年治污行動(2024—2026年)的關鍵開局,去年我市完成103個治污項目建設,有效改善了城市內河水質和水環境,夯實了城市生態基底。
□融媒體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康朝陽
管網建設加速度 治污實力穩提升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推進,生活污水管網不完善、雨污不分流、處理能力不足等設施欠賬、基建短板日益凸顯,難以滿足市民對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面對“生態大考”,我市以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全面開啟“污水治理攻堅戰”。
排污管網建設是構成城市基礎設施的關鍵“骨架”,也是推動水環境治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脈”。2024年,我市完成管網建設896公里,超額完成年度380公里的目標,中心市區188.91公頃管網“空白區”全部完成消除,縣(市)管網“空白區”已消除431.8公頃。在去年施工高峰期,逾百個工地在街巷間同步推進,形成“多點開花、全域聯動”的攻堅態勢。
在不斷完善污水“毛細血管”的同時,我市向污水處理的“主動脈”發力。2024年,完成晉江市華海污水處理廠一期、西北污水廠擴容等6個污水廠建設,新增規模14.4萬噸/日,全市處理能力提升至129.9萬噸/日;提升污水泵站方面,完工8座,新增規模11萬噸/日,全市泵站轉輸能力提升至204.3萬噸/日;完成泉港奎壁、德化線性2座調蓄池,新增規模3萬噸/日;完成市區平原渠4號閘和東海污水處理廠、臺商區一期、惠安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和崇山污水處理廠5個中水回用項目,新增規模25.28萬噸/日,其中市區平原渠中水回用工程新增規模15萬噸/日,推動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率達89.5%。
據悉,2024年,我市實施的199個污水治理項目中,已有103個完工,62個在建,全面完成了年度整改任務。
系統建設固成果 碧水長清惠民生
按照全市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三年攻堅行動,我市今年大力推動涉及“五大能力”提升的179個項目建設,包括105個續建項目和74個新建項目。同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逐步推動向小區正本清源改造延伸,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白鷺翔集”的美麗水環境。
從今年確定的179個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內容看,部分項目是結合當前在建道路配套建設市政管網。其中,由泉州文旅集團負責的新華路北拓及緯三路工程(一期),配套建設污水管網6公里,今年將在去年建設的基礎上,再鋪設2.5公里。
今年建設的污水治理項目中,由泉州水務集團負責的南俊路(東街至二郎巷)市政提升、新門街至涂門街污水主干管建設等多個項目為續建項目。老城區管道建設年代較早,存在混接、錯接、破損等缺陷,在此次攻堅行動中,我市將分批推動老城區大街小巷市政污水管網的新建工作,并逐一完善污水支管建設。下一步,還將向小區延伸,著力推進沿街排水小散戶收集納管。
為全面提升古城內部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此次古城區污水治理盡量與街巷的排水、供水、供電、供氣、強弱電等基礎設施統籌實施、同步更新改造。如南俊路(東街至二郎巷)市政提升工程,既新建污水提升泵站和污水壓力管道,還新建雨水排澇泵站和雨水壓力管道,項目完工后,將有效化解地勢較低的二郎巷及周邊街巷逢雨必澇的問題。
經過持續奮戰,泉州中心城區污水治理已初顯成效。2025年1至2月,中心市區生活污水收集率、進水BOD濃度分別為71.9%、116.4mg/L,較2023年分別提升22.1%、22.4mg/L。下轄各縣(市)2024年度收集率均達標且呈上升趨勢。全市主要流域39個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達100%,國控蟳埔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為近年來最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