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社會重點發展目標出爐
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解讀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市兩會期間,《關于泉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在總結過去一年泉州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也為大家鋪開新一年發展畫卷。新一年,泉州站在發展新征程新起點上,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將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產業、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均有新的目標任務。□記者 蔡紫旻
技改投資計劃增長8%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各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主要經濟指標方面,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158.66億元,增長2.9%,突破萬億元大關,連續22年居全省首位。三次產業方面:第一產業增加值226.60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5808.15億元,增長2.8%;第三產業增加值4123.91億元,增長 3.2%。三次產業比重為2.2∶57.2∶40.6。
今年,我市將持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數字化步伐,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做強主導產業之外,加快企業的梯次培育,實施龍頭培育、高成長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完善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工作機制。持續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組織做好市級園區的標準化建設,以及小微產業園規范提升,支持一批重點工業園區按照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標準創建。
產業數字化方面,深入實施企業技改專項行動,技改投資計劃增長8%。持續發展工業互聯網,扶持“鞋創園”“泛家居”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增1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泉州芯谷、泉州軟件園等建設,新建5G基站1萬個。
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重點推動三安、慧芯激光、中科光芯等項目建設。鼓勵企業聯合科研機構共同開展新材料應用研究和示范推廣。
培育“城市綜合體+特色街區”重點商圈
第三產業方面,聚焦做強現代服務業,我市今年將培育“城市綜合體+特色街區”重點商圈,培育新能源車消費、文旅消費、直播帶貨等新型消費業態。
支持舉辦各類文旅主題消費活動,策劃推出非遺游、工業游、鄉村游等精品路線和網紅打卡點等。
加快建設快遞集聚發展先行區,推動快遞進村、出海、進廠,深化泉州國際郵件互換局及晉江、石獅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設,支持快遞企業進駐制造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
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50個以上
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高質量發展超越的“三農”基礎,今年,全市將扶持1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3個國家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50個以上。
推進古驛道保護修復和活化利用,扶持10個休閑農業示范點。推動145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完成創建任務。
全面推動32個片區開發建設
今年,我市統籌城鄉發展預期目標是:城鎮化率69%、環灣城市建成區面積240平方公里。環灣中心城市的集聚度和承載力進一步提升。
片區改造提升方面,將全面推動32個片區開發建設,推進城鄉建設574個項目。啟動鯉城龍頭山西街文化片區等8個片區項目建設,開展鯉城聚寶城南文化街區、泉州火車站片區前期研究等。
加快城鄉融合,推動16個特色村鎮試點培育,試點建設新閩派民居村鎮住宅小區、新時代農村社區。實施“四好農村路”工程,改造提升農村公路150公里等。
強化歷史文化保護提升。實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工程,打造8個以上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示范點。實施歷史建筑保護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歷史文化資源排查建檔,搶救修復瀕危歷史建筑、風貌建筑,開展活化利用,打造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旅游休閑歷史文化社區。
新啟動3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
民生方面,今年,全市在教育、醫療、社保以及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等方面,將有一系列務實舉措。
拓展優勢教育資源,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小學、初中、普通高中51所、41所、15所、36所。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預防治療能力,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快泉州市婦產醫院、福建童昌醫院等項目建設。推動泉州市第一醫院等三甲醫院申報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進泉州市第一醫院、中醫院與北京天壇醫院、上海龍華醫院合作共建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推動上海六院福建醫院落地晉江。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力爭全年新增“五險”參保人數15萬人次以上。完善多層次養老體系,新增養老床位1500張以上。新啟動3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棚戶區改造項目1.67萬套以上。
此外,推進水、電、天然氣、交通、國有景區等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實施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工程24個,開展文化惠民演出1000場以上。持續推進“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工作,全面鋪開18個國保單位“三防”工程建設,實施22個文物保護修繕工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