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質量高不高?專家抽查見分曉。連日來,泉州市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指揮部派出12個“工作組+技術服務團隊”,對全市32個鄉(鎮、街道)房屋結構安全隱患開展集中抽查。短短十天內,在市派各工作組精心組織下,技術服務團隊充分發揮專業技能,高質量完成抽查工作,為全市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動加設一道“檢測關”。據統計,全市共抽查房屋35.99萬棟。
“色塊標示”做細抽查工作
房屋密集、老舊房屋數量多是鯉城、洛江、安溪的特點,快速精確摸清人員密集場所和房屋底數是他們的共同目標。“鯉城區大部分沿街房屋為聯排式,從建筑單體計算,房屋應該為1棟,但如果按照門店的二維碼門牌號進行統計,建筑里應有十多宗人員密集場所。”市派鯉城工作組工作人員黃雅毅介紹。對此,市派鯉城工作組明確人員密集場所房屋數量統計口徑,利用屬地提供的房屋建筑測繪圖,對照實地排查情況填充顏色,進行逐棟房屋信息比對,檢查一棟、標注一棟,并與區級指揮部上報的排查數據進行反向比對,確保抽查工作全覆蓋、無盲區。
洛江、安溪組則利用最新版衛星航拍地圖,按照“人隨圖走,表隨人走”的工作方法,每日攜圖帶表進村入戶,以航拍圖編號點房屋數量,對有疏漏的、不一致的房屋當場填表并在航拍圖上標注出來。
“智慧抽查”實現數字化管理
臺商區張坂鎮的房屋總數約2.5萬棟,位居全市32個被抽查鄉鎮(街道)的前列,抽查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數據準確率,臺商組副組長林劍瑜設計了一套抽查情況分析電子表格。他說:“總表能自動在數萬條數據中甄選出我們需要的指標,并根據預先設定的閾值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增強提示效果。”從現場演示中可以看到,總表中人員密集場所數量等敏感指標只要超過0,表格即自動加紅標識。每天晚上,張坂鎮31個村居當天的抽查數據導入該套電子表格后,工作人員即可通過總表了解到各村工作進度及在填報數據上可能的錯漏等問題,并及時針對性采取調整、修正措施。
為了給抽查工作進展情況提供實時的量化依據,工作組鼓勵抽查人員利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ipad等設備,在現場當即完成抽查資料錄入。這種高效的數字化工作方法,為該組的抽查工作贏得不少時間。僅用9天時間,他們就完成了25000多棟房屋的抽查任務,并同步完成所有抽查資料的電子化工作。
“云會商”打破空間壁壘
德化縣蓋德鎮因山區地勢原因,房子之間距離遠給工作組帶來了考驗。“從一棟走到另一棟有時得花費20分鐘,工作組往往一出門就是一天,無法及時面對面碰頭會商。”德化組副組長洪振業說。
為了破解這一現實問題,德化組采用“云會商”模式,搭建線上溝通平臺,由前方實地抽查小組將疑難隱患房屋上傳,后方由技術領隊線上答疑、合議,確保每棟房屋隱患類型判定精準,不漏一處重大安全隱患房屋。鑒于大量房屋建在高邊坡旁,且多數為木結構房屋,工作組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房屋、地基滑移、木柱歪斜、蟲蛀等情況,由技術專家制定統一評判標準,提高隱患評判建議的準確性。
豐澤、永春組同樣采用會商制度,對抽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交流會商,研究隱患類型判定等事項。
“多措并舉”高效推進抽查工作
同時,各工作組妙招頻出,制定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石獅組建立“三查三會”制度,通過抽查前“查資料、會路線”、抽查中“查現場、會隱患”、抽查后“查難點、會存疑”,最先完成抽查工作任務。晉江組將衛星影像圖斑、省市排查表、公安門牌二維碼進行“圖、表、碼”一一匹配,通過“看、問、查、斷”四步工作法,保證人員密集場所和重大安全隱患房屋“零遺漏”。南安組科學調配技術人員,采取設計、監理、施工三方技術人員組隊模式,綜合各方意見,全面推進房屋結構安全隱患抽查工作。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