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可能已經有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在泉州動車站前南北大道、江濱北路、安吉路、山海路等路段的綠化帶上,有不少工人正在緊張地作業。記者從市市政公用事業局了解到,原來,這些路段均屬于日前全面開工的中心市區“2+2”生態景觀提升工程項目。
中心市區“2+2”生態景觀提升項目工程是我市2016年著力打造的綠化生態景觀項目之一,項目路段包括站前南北大道、江濱北路(金潘段)、順濟新橋立交節點、西福立交節點、鶴山路(中分帶)、城東街、安吉路(坪山隧道口—山海路)、安吉路(山海路—城東街)、山海路、山海立交等10個路段及景觀節點,總面積達52萬平方米。目前,該項目已經全面動工。
□本報記者 郭雅瑩 戴涵琦 文/圖
土壤改造 從根本解決生長問題
記者在泉州動車站前的南北大道看到,道路兩旁的綠化帶上已經挖好不少樹坑。現場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施工初期,將對部分道路節點的綠化土壤進行更換或改造,從根本上解決苗木今后生長問題。
據了解,作為泉州北大門的門戶廊道,站前南北大道是本次提升項目中的重頭戲之一,分為路側綠地景觀提升和道路綠化景觀提升兩大工程。其中,路側綠地景觀提升工程中,將大道兩側的綠化廊道定位為迎賓大道生態綠廊,初步規劃種植南洋楹、臘腸樹、銀葉金合歡、雙莢槐、鳳凰木等景觀樹木,并在重新布置景觀林帶的同時,適當設置游步道、休閑座椅、景觀墻等,營造一條多綠量、多層次、生態良好、景致優美的城市入戶廊道。
苗木移植
不浪費一棵現有樹木
除了站前南北大道之外,記者還走訪了江濱北路金潘段及山海路。
江濱北路金潘段改造路段全長1540米,改造內容包括中央綠化帶、邊分帶、臨江綠地三大部分。根據現有的設計方案,該路段的臨江綠地延續以疏林草地為主,以鳳凰木為基調樹種、秋楓點綴、并結合園路、景觀平臺設計休閑座椅,供行人休閑觀景。此外,提升項目也將對山海路的中央綠化帶、邊分帶、人行道、路側綠地等進行整體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提升工程將移植部分現有的苗木,例如邊分帶上的小葉榕、大葉榕、鳳凰木等,換植為宮粉紫荊、香樟。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換植出的苗木都將被妥善移植到專門的苗木儲存區域,以待日后繼續使用,確保不浪費一棵苗木。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