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2015年我市海洋與漁業事業在策劃、爭取項目工作上取得顯著成效,共爭取到上級海洋與漁業項目資金102489.89萬元,為歷年最多。
預計全年海洋生產總值達1800億元
過去的一年,我市大力實施“藍色引領”計劃,積極推進海洋經濟強市建設。26個省級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共完成投資47.2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預計全年海洋生產總值1800億元,比增12.5%,占GDP29.27%,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在發展過程中,我市不斷加快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其中,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晉江園區開工建設;石獅鴻山熱電廠二期全面投產;為華僑大學(分子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港德、昌源、飛通、金燕、福建萬弘、石獅華寶等爭取到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項目資金共計1.27億元,比增48.09%;石獅海洋生物科技園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科技特派員基地。在海洋人才培育上,泉州師院與中泉公司聯合開辦航海學院,增設海洋技術專業,共同培養全日制高技能航海人才,將改變我市航運業高技能人才緊缺的局面。
統籌海域資源
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為更加有效統籌海域資源,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2015年以來,我市開展市級海洋功能區劃修編,加強海洋資源規劃和管理,推進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2015年度海洋環保責任目標考核成績蟬聯全省第一。
根據統計,去年我市確權海域面積共190公頃,投入海漂垃圾治理資金3000多萬元用于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做好崇武國家海洋公園建設前期工作;投資3250萬元推動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省海洋與漁業廳、泉州市政府、惠安縣政府四級共建泉州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其中,崇武海洋科普館建成并對外開放,成為我省首座以海洋為主題的科普館。
全市水產品年總產量達113萬噸
漁業發展方面,去年我市通過優化漁業結構,不斷提升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113萬噸(含遠洋),同比增長5.57%;預計漁業產值116.86億元,同比增長5.6%,占農業總產值36.5%;爭取國內油補資金7億元、遠洋漁船油補資金0.8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崇武魚卷”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商標注冊,并與“泉州金牡蠣”同時入選2015年全省十大漁業品牌;泉州港深滬遠洋漁業作業區投入900萬元進行設施和通過卡口改造,已經完成并通過市級驗收;總投資2.1億元的祥芝中心漁港擴建工程通過省發改委可研批復。
遠洋漁業也取得較快發展。目前全市遠洋漁業船數達54艘,規模進一步壯大;天海遠洋漁業獲批的“6+1”遠洋船網指標已在山東黃海船廠籌建;海順遠洋漁業公司獲得俄羅斯30艘、幾內亞比紹6艘的入漁指標。
□本報記者 吳宗寶 通訊員 林智勝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