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備思親,辭舊迎新,必有牽掛。有人牽掛遠方的家人,有人惦念心中的戀人,習大大在牽掛著誰?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發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在新年前夕發表的二○一六年新年賀詞,習主席道出了心中的牽掛,他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我們吹響了打贏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全黨全國要勠力同心,著力補齊這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對所有困難群眾,我們都要關愛,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溫暖。”
扶貧一直以來是習近平牽掛和擔心的事情,也是40多年來讓他花費精力最多的事情。從23年前寫作《擺脫貧困》,到如今屢次強調“精準扶貧”,再到二○一六年新年賀詞中對貧困人口滿滿的牽掛。扶貧,成了他“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情。
扶貧開發是最艱巨的任務
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來到魯甸縣小寨鎮甘家寨紅旗社區過渡安置點,走進鄒體富老兩口和孫子住的帳篷,詢問家里吃飯、補助、收入等問題。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2015新年伊始,習近平赴云南考察。習近平對魯甸地震后的災區重建十分牽掛。1月19日一下飛機,他就轉乘汽車一路顛簸前往魯甸縣。魯甸所屬的昭通市位于烏蒙山區,全市11個區縣中有10個屬于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任務重、難度大。習近平對這里的扶貧開發工作高度重視。
習主席考察調研時強調:“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現在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五、六年時間了,時不我待,扶貧開發要增強緊迫感,真抓實干,不能光喊口號,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加快老區發展步伐,做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在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老區脫貧致富進行實地調研。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農歷羊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來到陜西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考察期間,習近平特意來到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他在講話中說,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國家的資金會向教育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革命老區基礎教育傾斜。
2月13日,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習主席表示老區扶貧開發工作他一直掛在心上,并且一直不放心。他說:“加快老區發展步伐,做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讓老區農村貧困人口盡快脫貧致富,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他叮囑各級黨委和政府:“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艱苦奮斗來創造。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實干,貫徹精準扶貧要求,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把錢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發揮拔窮根的作用。”
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
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赴貴州進行調研考察。在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考察時,他強調:“黨中央十分關心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農村發展。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貧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習近平對該村把扶貧開發與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的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的做法表示肯定,希望村黨支部、村委會和村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共同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
習近平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他還說:“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國范圍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我國貧困人口大量減少,貧困地區面貌顯著變化,但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扶危濟困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吉林調研,強調要特別關注和關心困難群眾:“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要全面把握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系,通過持續發展強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通過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特別關注和關心困難群眾,堅持精準扶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扶危濟困。”
要盡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狀況
2015年8月,習近平參加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西藏和四省藏區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動西藏和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要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扎實解決導致貧困發生的關鍵問題,盡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狀況。”
扶貧必扶智
2015年9月9日,習近平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特別強調了教育之于扶貧的重要意義。他寫道:“你們在來信中說,從事貧困地區教育大有可為,要讓每一個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滿生機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說得很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黨和國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教師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高,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2015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并發表演講。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2015年9月訪美期間,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西雅圖歡迎晚宴上的演講中也不忘中國7000萬貧困人口。他說:“我們也清醒認識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國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按照我們自己的標準,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則還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城鄉有7000多萬低保人口,還有8500多萬殘疾人。這兩年,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這些情況表明,中國人民要過上美好生活,還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未來5年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15年10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并發表題為《攜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發展》的主旨演講。
在今年10月16日舉行的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說:“回顧中國幾十年來減貧事業的歷程,我有著深刻的切身體會。上個世紀60年代末,我還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了陜北一個小村莊當農民,一干就是7年。那時,中國農村的貧困狀況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我當時和村民們辛苦勞作,目的就是要讓生活能夠好一些,但這在當年幾乎比登天還難。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過中國絕大部分最貧困的地區,包括陜西、甘肅、寧夏、貴州、云南、廣西、西藏、新疆等地。這兩年,我又去了十幾個貧困地區,到鄉親們家中,同他們聊天。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心中。”
習近平表示:“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人民幸福。盡管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縮小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依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中國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的重要一步。”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5年11月28日,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習近平說:“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去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親民愛民為民,貧困人口的衣食冷暖和幸福生活習主席一直放在心上。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個中國百姓的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必將成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