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學會與普華永道7日在上海發布的《2016亞太區房地產市場新興趨勢報告》顯示,雖然受宏觀經濟影響,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喜有憂”“有進有退”,但“中國仍然是亞太區為數不多的具有真正機會獲得投資回報的市場之一”。
據城市土地學會中國大陸首席代表李建學介紹,《2016亞太區房地產市場新興趨勢報告》收集了343名知名房地產專業人士的意見。相比一年前的調查,上海、北京、廣州等中國內地一線城市在亞太城市投資及開發前景排行榜上有所下滑,香港與深圳則有所上升,而中國二線城市由于購物中心、寫字樓等商業地產供過于求,在排行榜上處于落后位置。
李建學表示,最新調查顯示,國際投資者在對中國總體投資形勢持審慎態度的同時,對上海的態度正在發生轉折性變化,即不再只把上海看作“新興市場的一個投資點”,而是越來越把上海看作“世界門戶城市”。最直觀的結果就是上海在房地產領域的相關排名一直居大中華區各城市之首,且從今年下半年起,國際投資者對上海房地產的投資出現強勁反彈。
“相比中國內地其他城市,上海房地產的投資與交易更為透明,安全性更高,波動性小,加之上海人口持續凈流入,上海作為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的‘投資港灣’功能在海外投資者中得到不斷加強。”李建學說。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伙人孫穎表示,雖然受宏觀經濟影響,國際投資者對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表現出猶疑甚至擔憂,“但他們都不愿離開中國市場,仍然相信投資中國市場可以獲利,一些扎根中國市場較長時間的投資公司甚至仍在二線城市尋找新機會,因為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下滑可帶來新的投資空間”。
“如今的中國市場不再像過去投什么賺什么,但只要投對了,仍有機會。這一現象在房地產市場亦然。”孫穎說。
李建學認為,面對宏觀經濟增長放緩、電子商務沖擊等新挑戰,中國內地二線城市的相關城市規劃應該及時調整,“動輒十多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和寫字樓項目,應當根據實際需要縮減規模”,在現代物流、冷凍食物鏈條建設以及養老服務等領域,則可以進行“結構性完善”。
在《2016亞太區房地產市場新興趨勢報告》中,投資及開發前景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悉尼、墨爾本、大阪和胡志明市,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廣州分別位列第九、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八和第二十位。(記者 吳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