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記者何雨欣、韓潔)國務院日前正式印發《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這意味著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剛剛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推進國有資本布局戰略性調整。
這份意見是作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配套文件下發的,其中明確了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逐項舉措,強調“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問題推進,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制度基本建立,保值增值責任初步得到落實,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中仍存在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
“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意見中的一大亮點,同時強調要“明確國有資產監督機構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關系,界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所出資企業關系”。
意見還明確將開展兩個“試點”,即“由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履行部分出資人職責試點”和“政府直接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試點”。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說,這意味著今后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指令主要通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一平臺,通過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以“市場化”的方式往下層層傳導,規避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真正實現政企分來。
財政部數據顯示,不含國有金融類企業,截至9月末,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1171103.2億元,負債總額776827.6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394275.6億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