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7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黃謹 夏鵬程 見習記者 陳瑩鈺 文/圖)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吃得安全健康,關系著每一戶家庭、每一個人。
眾所周知,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備受詬病。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政府,從國家到地方,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行動一個又一個。
我們也看到泉州的行動。職能部門利劍出鞘,僅去年就立案查處1800多起案件,泉州市食藥監局還與海都報聯合主辦“亮廚行動”,曝光餐館臟亂差廚房,表揚好的餐館,取得良好效果;日前,泉州市政協還就食品安全問題召開提案辦理專題協商會;昨日,泉州也啟動了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在立法層面,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將于10月1日起施行。相信今年食品安全宣傳周“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制化水平”的主題,將深入社會各界,深入人心。
為此,海都報今起推出“食安泉州 舌尖保衛戰”特別行動,曝光問題食品、黑心商販,配合執行部門,護航泉州食品安全,歡迎你我共同參與。
能想到你經常光顧的餐廳,食品加工地居然是個無證無照的臟亂場所嗎?昨天,泉州豐澤公安后渚邊防所和豐澤食藥監部門在執法檢查中發現,在泉州市區東海街道津寶路一處食品加工點無證無照,而且現場環境條件差。
更讓人吃驚的是,該場所竟是為泉州、廈門10家集集小鎮門店提供食品的加工點。當天,執法人員現場封存了相關產品、生產工具。送貨司機稱,這些貨品已經送了近3年了。目前,相關人員還在接受調查,警方和食藥監部門正在深挖這一案件。
【發現線索】
偏僻民房散發異味 竟是食品加工黑窩點
這些天,豐澤公安后渚邊防派出所社區民警走訪中發現,在轄區寶山社區山后村津寶路上,有一處兩層民房有異樣,還散發特別的氣味。通過前期排查,昨日早上7點多,后渚邊防民警出擊,一舉查獲這家無證經營食品加工坊,并通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執法人員前往檢查。
據了解,執法人員到場時,部分工人正在操作間進行食品加工,另一部分人員正在門口裝貨,準備將食品送往市區的集集小鎮門店。
民警介紹,黑窩點所在的民房位置極其偏僻,需要繞過陡坡山路才能找到。附近都是一片民房,平日里很安靜,很難想到這里藏著一家問題食品加工點。
【直擊現場】
集集小鎮加工點 無證照、多數人無健康證
昨天上午10點多,海都記者接到消息趕到這處加工點時,后渚邊防所民警及豐澤食藥監執法人員正在現場進行檢查,現場工人已停止操作。
海都記者注意到,在材料儲存室的門上,一張內部告示落款為“集集工廠”。現場人員的服裝上也印有“集集小鎮”字樣,其中幾位男子身穿藍色制服,其他員工有男有女,則穿著白色制服,帽子上印著集集小鎮的圖標。
一位自稱是現場領班的林姓男子向海都記者稱,他們都是集集小鎮的員工。“都是內部加工的,送去門店的。”一位男子說,自己是駕駛員,這些食品將送去集集小鎮在泉州的門店。
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一加工場所未能提供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以及營業執照。此外,共有16個工人正在操作食品加工活動,但領班林先生只能提供3個人的有效健康證。
現場惡臭 蒼蠅亂飛 令人作嘔
加工點的衛生條件,更是讓記者覺得震驚。
從房屋結構上來看,這處民房有左右兩個大門,將這座建筑隔成相對獨立的兩邊。記者看到,左邊房間多被用來當作儲藏間,存放米酒、醬菜、面粉等原材料,幾個冷藏庫分布在幾個角落;而右邊被區隔成大小不等的多個房間,多為食品加工的操作間。
由于地板上油污較多,走動時需要留意滑倒。
記者走進操作間時看到,其中一個房間地上放了幾個鏤空的塑料箱子,裝滿雞腿,血水從底部縫隙流到地面上;另一個房間里則擺放了幾臺攪拌肉泥的機器,旁邊的平臺和地上都放了盆子、箱子裝的肉餡、肉泥,攪拌機和一些容器上有污漬;第三個房間里則有一個水池,放了幾個大鐵桶,其中兩個里面裝了鹵肉;面積最大的一間里,地上放著兩桶看上去黑黑的液體,散發著油的味道。據領班介紹,這是用來制作雞翅的醬汁。
在堆放雞腿、豬肉以及肉餡的兩個房間,記者剛一走進,一股難聞的氣味就沖到鼻子里,就像不新鮮的肉夾雜著油漬散發出來的味道。記者起初強忍不適感,但多呆一會兒后實在忍不住跑出門外,多名執法人員也掩住鼻子,還有人被氣味熏得干嘔。
除了氣味,操作間里蒼蠅亂飛。記者看到,一盆肉餡上粘了一只死蒼蠅,攪拌機和另外一些地方放了幾張粘蠅紙,上面也粘了不少蒼蠅。
【驚曝內幕】
20多種加工食品 送往10家門店
從現場找到的一些生產計劃表和送貨單則顯示,這里加工的食品非常多樣。僅送貨單上寫明的就有小籠包、水晶包、煎餃、水餃、餛飩、肉餡、鹵肉、肉絲、牛柳、雞腿、雞翅、肉臊、豬腳、大排、春卷等20多種。
在操作間,記者就看到肉泥、攪拌好的香菇肉餡、餃子皮、生豬肉、雞腿以及一些包好放在盒子里的餃子、春卷等,此外還有煮熟的鹵肉塊和鹵肉汁等。
而查到的一些生產計劃表上,則記錄了每一天,這個加工點送往各門店的產品品項和數量。
記者瀏覽這些單據發現,列表上共有10個門店,分別寫著“涂門、鐘樓、泉秀、田安、石獅、晉一、晉二、洛江、惠安、廈門”。
這個加工點,每天會生產多少產品?記者現場詢問時沒有得到答案。不過,以記者在墻上看到的2015年6月16日出貨單為例,當天計劃送往泉州地區9個門店,一些以斤算的產品數百斤,小籠包、煎餃等幾千個。其中,鹵肉共計135斤,小籠包4000多個。
【調查進展】
14人正接受調查 事件還在深挖
據了解,該作坊的貨車駕駛員姓張,四川人,他每天給泉州9家集集小鎮門店送食材,門店有工作人員負責簽收。張某負責這樣的配送已近3年。
根據店內一些單據,警方初步調查,該加工點主要負責集集小鎮餐飲連鎖店食品原材料供應。
作坊內,貼著一張“倉庫領料時間規定”,分別是上午8點~8點30分,下午1點~1點30分,“其余時間概不發貨”,另外還注明,“沒有領料單不能進倉庫領貨”,落款是“集集工廠”。
民警介紹,目前該作坊2名負責人、12名工作人員正在接受調查,事件還在進一步深挖中。 查封現場立案調查 涉案產品抽樣送檢
昨天中午,豐澤食藥監執法人員當場取締這家食品加工點,查封生產工具、成品和半成品。
豐澤食藥監執法人員介紹,該加工點除了無證生產經營外,經營場所不符合食品生產衛生要求。另外,現場衛生條件較差,沒有按規定做防鼠、防蟑螂、防蒼蠅等措施。
目前,豐澤食藥監分局已立案調查,涉案產品已抽樣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驗。
集集小鎮閩南區老板:我感到抱歉!
不少人經常光顧的集集小鎮,加工點竟然沒有證照,衛生條件令人反胃。
對此,集集小鎮閩南地區負責人昨天下午與海都報取得聯系,確認該加工點是集集小鎮的加工點,為門店提供部分原料和半成品。他承認,加工點確實沒有證照,至于衛生條件,他表示抱歉并將徹查。
【負責人回應】
表態一:開店以來,沒發生衛生方面問題
表態二:表示慚愧,將馬上徹查整改衛生
昨天下午,海都記者接到一通電話,對方稱自己姓陳,是集集小鎮閩南地區的投資者、經營者、負責人。陳先生表示,在接到門店的消息后才知道此事。
陳先生向記者確認,津寶路這個生產加工點,確實是集集小鎮的加工點。“就像一個廚房而已,只是因為招工不足等原因,需要集中生產,就把廚房從門店搬到這個地方。”陳先生稱,他們在泉州地區只有這一個加工點,只是進行初加工,沒有任何銷售行為,只為門店提供原料和半成品。至于這個加工點設在這里多久了,陳先生稱記不得了,“可能有三四年,也可能兩三年”。
陳先生承認,這個加工點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他稱,衛生監督部門曾開出一張執照,公司以為這樣就可以加工生產,但后來由于部門職能調整,自己不在場,現場負責人也沒有發現問題,因此沒有及時去更新證照。他表示,是由于疏忽導致的過失。
而對于這個加工點的衛生條件等,陳先生起初稱,衛生方面,相信是沒有問題的。據陳先生稱,此前自己去過這個加工點,去年還去過。在操作規范上,公司有要求食物不能放在地上,東西一定要保持新鮮,不能用過期食品等。“我們從來沒有去克扣過成本。開店以來,我們沒有發生衛生方面的問題,沒有發生過食品中毒,沒有用過黑心材料。”陳先生稱,不會像其他黑心、無良小工廠一樣,賣過期的、不新鮮的產品,材料都來自正規供貨商。
不過,當記者描述在現場看到的衛生狀況時,陳先生在沉默后,表示很慚愧。他表示,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是管理人員的素質問題,不用心或者偷懶所致。對于此事,陳先生稱,將馬上徹底地清查、整改衛生,并對相關人員進行撤職、查辦。
【記者走訪】
走訪四家店 三家停售有關食品
昨天中午,海都記者走訪泉州市區的4家集集小鎮門店,部分門店已停售相關產品。
中午12點多,集集小鎮鐘樓店收銀臺前排起長隊,不少餐桌上擺放著小籠包、鹵肉飯等。但當記者要點雞翅,被告知已停售。
隨后,記者來到集集小鎮涂門店,點餐員告知雞翅、餛飩、餃子、鹵肉飯都正常銷售。當值店長介紹,店面有固定的供貨源,一天進一次,肉類從東湖菜市場進貨,水餃的肉餡自己拌,雞翅來自坪山路供應點。至于位于后渚寶山社區的供應點,店長表示,“很少從那個點進貨,沒貨才會從那邊進,一個月偶爾進一次,只在那邊進過調料品”。
下午2點多,集集小鎮田安店店長表示,鹵肉飯、雞翅、餃子類、餛飩等菜品已停售。而集集小鎮泉秀店面鹵肉飯、雞翅、水餃等菜品也已沒在銷售。
【商家信息】
集集小鎮官網:泉州廈門共10家
昨天,海都記者通過全國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集集小鎮總部在上海,公司注冊為上海集集小鎮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成立。
集集小鎮何時進駐泉州,目前在泉州的門店信息等,由于未能聯系到總部,無法得知。
不過,記者通過集集小鎮官網查詢到,集集小鎮在福建地區共有18家店,其中泉州9家、廈門1家,分別為泉州六店(洛江)、泉州五店(田安)、泉州四店(鐘樓)、晉江二店、廈門店、泉州三店(泉秀店)、晉江店、惠安店、泉州二店(涂門)、石獅店。
記者仔細比對,這些門店與記者在加工點發現的配送單上的門店一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