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戰略部署下,安溪桃舟鄉立足“晉江源”生態優勢,先后鼓勵引導群眾把高邊坡、低海拔、低效益的茶園退出來還耕、還林,發展特色農業經濟,不僅增加農民增收,還把原來開山種茶造成的生態破壞逐步的恢復,農民笑了,桃舟的山也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桃舟鄉按照“生態立鄉、茶業富民”發展思路,狠抓茶業鞏固提升,堅持以“綠色、生態、有機”為主導方向,強化茶山茶園管控,嚴厲打擊高毒高殘留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強化茶農培訓工作,提高茶農科學種茶制茶技術意識;強化龍頭企業、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培育,形成了在產業理念上有“氧吧茶、莊園茶、科技茶”,在管理模式上有“基地茶、有機茶、放養茶、合作社茶”,在營銷策略上積極推動基地產供銷一條龍、合作社統購統銷和網商電商直銷的茶產業新格局,擠身全縣重點產茶鄉鎮行列,迅速崛起于安溪茶產業版圖。境內有品雅有機茶和八馬蓮山(暫定名)兩個茶莊園。在2011至2014年全縣茶業基礎管理重點工作考核中分別列第二、第四、第二和第三名,致力打造晉江源頭第一鄉,安溪鐵觀音有機茶之鄉。
桃舟鄉注重因勢利導,以“五個緊抓”發展特色農業:
一、緊抓一村一品,積聚產業建設新優勢
通過深入調研,開展規劃論證,桃舟圍繞產業指導、市場開拓、引資引智、科技服務等方面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與聯系,三年來,著重培育了蓮山村5000畝八馬茶業賽珍珠原產料核心基地、康隨的有機茶、吾培油茶、達新淮山、下格淡魚養殖、南坑食用菌、桃舟無公害蔬菜等特色農業,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二、緊抓典型示范,探索土地流轉新路子
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依托桃源有機茶場、吾之茗生態農場、全香蔬菜公司、冠嶺生態農場、達新田美果蔬和吾培淮山合作社等帶動作用好、基礎較成熟的企業和合作社,著力推進土地流轉,引導群眾進行退茶還林、還耕、還蔬,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引導規模集聚,形成集中連片種養,實現農業集約經營。目前,全鄉有各類農場、合作社達20個,特色種養殖品種達15種,退茶還耕面積3000多畝。
三、緊抓龍頭帶動,創新農業結構新模式
近年來,桃舟鄉堅持因地制宜和“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龍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大力推廣特色產業發展要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社會化服務,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批新企業的建立和多形式的經營方式,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全鄉農業產業化水平。
四、緊抓服務保障,增強群眾信心新期待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越是經濟低迷,越要鼓勵群眾去開疆辟土,去創新發展,甚至是敢于革茶業命。鄉黨委、政府從政策、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入手,多方爭取,積極呼吁,主動作為,不斷讓群眾看到發展的信心,也堅定群眾發展的決心。
五、緊抓宣傳造勢,推介業態發展新成效
桃舟鄉先后策劃了《首屆安溪鐵觀音大學生茶葉初制大賽》、《“清新安溪 醉美晉江源”環保攝影采風活動》等一系列茶事活動,借力新聞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推介桃舟農業發展取得的成效。尤其是以“清新安溪醉美晉江源”為主題的“桃舟美麗茶園行”攝影采風活動,來自各地的攝影家用鏡頭向世人展現了山好水好人好的印象桃舟,描繪桃花源記般的美麗鄉村。
今年來,桃舟鄉將大力組織實施五個“百千萬”工程,在特色農業開發中注入生態、有機、文化內涵,大力推進產業向組織化、規模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切實把產業做強做優,與鄉村游、生態游進行有機融合,使生態價值在優質、高效的農產品中得到體現,實現農業的有序發展,農村的有力構建,農民的有效保障,致力打造“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晉江源頭第一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