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網8月22日訊 隨著全市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昨日,記者從泉州市規劃部門了解到,我市將新增一批停車場。這些停車場均采用立體停車設備,其中不少已動工,有些則將結合片區改造建設。
民間資本試水停車場建設
除了政府規劃建設的停車場之外,還有民間資本試水投資建設私人停車場,規劃于中心市區豐澤新村南大門附近的民居改停車樓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這幢民居位于豐澤街道東涂社區后坂,東面、南面臨路。停車樓規劃用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根據業主王利泉(化名)的構想,地下一層和地上四至十三層將作為停車庫,地上一層將作為汽車服務大廳,二至三層擬作為車庫管理辦公室??紤]綜合因素,市城鄉規劃局原則同意該業主的構想,并提出《規劃指導設計意見》。規劃部門同時表示,當前泉州市關于停車場(庫)的多元化建設投資體制尚未完善,利用自有土地建設私營停車樓所涉及的土地功能轉換、產權登記等問題,建議批轉相關部門研究。
立體停車樓 有效利用空間
一份來自市交巡警部門的數據顯示,中心市區汽車保有量約為14萬輛,按照合理的停車位配比1∶1.3,需要停車位18.2萬個,而現有停車位卻不足4萬個,缺口巨大。
記者從市規劃部門獲悉,目前中心市區規劃中的停車位包括打錫街人民醫院舊址、義全街海洋與漁業局舊址、坪山路與津淮街交叉路口西側用地、泰和酒店舊址規劃用地、市兒童醫院改擴建項目立體停車樓等。
相比傳統坡道式停車樓,機械立體停車場更能有效利用空間,成為大多數停車場建設業主的首選。其中泰和酒店規劃用地將配套200個立體公共停車位;坪山路與津淮街交叉路口西側用地擬建十多層的立體停車設備,該項目建成后將提供至少450個停車位;泉州市兒童醫院改擴建項目立體停車樓及連廊建筑方案中,醫院旁的東澤路臨時店面,擬建成8層高的立體停車樓。
此外,在東海及城東片區,也已規劃了多塊停車場項目用地,用于未來立體停車樓的建設。
盤活資源解決停車難題
立體停車樓及停車場的新建,在緩解市民停車難的同時,也需要市民自身轉變觀念及相關部門加強監管。此前記者在中心市區采訪中發現,與路面見縫插針停車相對的,是空蕩蕩的停車樓。有了車位卻不來停,市民停車意識仍需引導。
為解決停車難題,專家、學者給出不少建議。有專家建議“錯時停車”,即白天居民上班期間,將社區富余的停車位提供給鄰近單位、部門和有需要的市民停車;夜間市民返家期間,將單位和部門富余的停車位提供給鄰近有需要的市民停車。此外,市民建議有關部門將條件適合的閑置地塊進行土地平整硬化改為臨時停車場所。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筑、商業街區、大中型建筑等應配建、增建停車場,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
市民李先生建議,相關部門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停車場。
相關鏈接
中心市區已投用的主要停車場
據了解,中心市區較大且已投入使用的公共停車場包括九一街恒發立體停車樓、津淮街立體停車樓、津坂路立體停車樓、泉州商城廣場配套立體停車樓,此前還有齊云路停車場、開元寺配套停車位、新門街源和堂地下停車場投入使用。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