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城市品牌,泉州在推進品牌發展中形成一條有特色的發展軌跡。4月12日至13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科技工作座談會在泉州市召開,品牌泉州建設經驗成為本次大會熱議話題。
□記者 邱和軍 通訊員 孫振漢 繆宇競
品牌群星璀璨
品牌,成為泉州特有因子。據介紹,到2012年,泉州經濟總量連續14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先后榮膺“中國十大品牌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品牌之都”、“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等榮譽稱號。
泉州品牌榮耀榜熠熠生輝。目前全市擁有億元以上工業企業1704家、上市企業77家,數量居福建省首位、全國設區市前列;擁有有效發明專利927項,近3年的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居福建省前列;注冊商標13萬件之多,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數570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5個,成為全國首個中國馳名商標超百件的設區市;福建省名牌產品341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福建省著名商標857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8項。“中國鞋都”、“中國休閑服裝名城”、“中國建材之鄉”、“中國石雕之都”、“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等10多個國家級產業品牌,成為泉州發達的縣域經濟最有說服力的佐證。全市12個特色產業集群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692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2.7%,其中紡織服裝、鞋業和石油化工等3個產業實現超千億元產值,泉州已經成為頗具經濟實力的品牌強市。
二三十年來,泉州企業已經走過了“從創業初期的沖動——仿造,到加工的甘苦——貼牌,再到品牌的覺醒——自創”的艱辛歷程。2003年以來,中國名牌產品的產值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
城市品牌崛起
在經濟界人士看來,泉州是全國范圍內較早重視和發展品牌經濟的地級市之一。回首過往,早在1997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及時作出了實施“質量立市”、“質量興市”戰略決策部署,掀起爭創名牌工作的新篇章。第二年,市政府引進并推行ISO認證體系,出臺相應的獎勵政策,為創品牌打下了堅實基礎。
進入“十五”時期,市委、市政府力推“品牌發展戰略”決策,致力于實現由“數量經濟”、“質量經濟”向“品牌經濟”轉變。“十一五”期間,又適時作出“爭創世界名牌”的戰略決策,提出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品牌、企業集團和大公司??缛?ldquo;十二五”初期,為充分發揮質量工作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市委、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質量技術創新,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實施品牌戰略過程中,形成部門聯動效應。比如,經貿部門重點抓好市百家工業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工作,每年評選一批泉州市百家工業重點企業,并積極爭取優惠政策扶持企業發展。
樹立城市品牌是泉州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產業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記者從交流會上獲悉,泉州在城市品牌的傳播過程中,將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充分利用城市內知名企業、產業的原產地形象的塑造和包裝,擴大城市品牌影響力,形成企業和城市品牌傳播共贏的局面。
泉州成全國典型
這是一次難得的大交流盛會。記者獲悉,此次,工信部相關司局代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省級省會城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負責同志,部分科研院所負責人,國內知名企業負責人等200多人匯聚泉州,就技術創新、工業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展開討論與交流,泉州市代表福建省在大會上作品牌建設經驗交流,與會者還赴七匹狼、三六一度兩家代表性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情況考察。與會者紛紛表示,此行讓全國工信系統對品牌泉州特色之路有更為感性的認識。
打錫街形成品牌一條街,不僅有國內國際知名品牌,還有多家泉州本土響當當的品牌“同臺競技”,泉州獲得多項品牌榮譽,讓與會者印象深刻。“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泉州品牌發展良好格局,獲得與會者的廣泛認同。工信部科技司聞庫司長表示,從產品品牌到產業品牌,再到區域品牌,上升到城市品牌的泉州品牌發展之路,對全國工業系統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