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香道,千年流香。日前,永春在達埔鎮中國篾香城舉行品牌推廣行動啟動儀式,希望通過品牌推廣,進一步弘揚“香道”文化,提升永春香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營銷力,打造百億香產業集群。活動吸引了來自廣東、上海以及廈門等地的香企以及泉州地面的知名作家、攝影家和養生專家等50多人參加。
“產業+文化”品牌
位于永春縣中南部的達埔鎮,常年瓜果飄香、風景秀麗。永春達埔除了宜人的環境外,還有一項傳承了300多年的傳統手工藝——篾香。經過近千年的發展,永春香產業已經開始向創新創意、高端精細、養生保健文化禮品轉變,并于2007年在全國香制品的地域產品中率先取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漢口制香廠、彬達制香廠成為全國衛生香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近年來,永春縣更是深入挖掘特有的香文化、整合香文化資源,充分擴大香文化的名片效應。去年以來,為進一步壯大香產業,永春縣出臺了《永春縣關于推進香產業發展的八條措施》(簡稱“香八條”)等扶持措施,今年年初,該縣又拿出2萬元征集永春香名稱及標志,豐富永春香的人文內涵。
目前,全縣共有制香企業296家,規模較大的有53家,制香人超過3萬人,產品達300多種,行銷國內外,香產業初具規模,2012年,永春香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億元,與河北古城、廈門翔安、廣東新會并稱“中國四大制香基地”。
“香文化、香產業已成為永春經濟的新增長點和新增長空間。”永春縣委書記林錦明介紹,永春香產業正在朝著集群化、規模化、現代化方向轉型升級,永春將把它打造成為泉州乃至福建又一張鮮亮的“產業+文化”品牌。
打造“中國香城”
“香業作為一個傳統產業,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能夠延續這么長的歲月,從小到大,從一個村拓展到十來個村,從阿拉伯蒲氏家庭作坊以傳統制香手藝謀生,到現在上萬人參與現代制香企業,說明這是一個很好的項目,有著非常可觀的前景可以做強做大的事業。”永春縣達埔鎮黨委書記郭賜福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目前達埔神香已跳出朝拜用品,躍升到保健、養生、文化欣賞的更高層次,部分產品已以單支上千元的價格推向市場,儼然步入奢侈品行列。
“達埔產的香,除了傳統的‘神香’外,還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保健功效的‘養生香’。”彬達制香廠董事長曾建全表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在喝茶、品茗調養身心之外,逐步發現一種聞香品香的養生“新時尚”。
“我們高度重視篾香產業,把篾香產業作為達埔支柱產業來抓,未來,我們將致力于把達埔打造成‘中國香都’。”郭賜福表示。
他認為,制香企業要突破傳統理念,把家族式向公司化轉型,要大膽引入專業管理理念和人才。要注重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營銷上推行統一價格、統一裝修、統一管理的專營店,提升企業和產品形象。
聯手媒體做大“香文化”
“說到篾香,很多人會認為是燒香拜神用的神香,但永春篾香早就超越了這一傳統,向更多領域進軍了,動輒成百上千元的中高端產品逐漸占據市場。”郭賜福說起永春香企發展態勢一臉的自豪。
此次,為進一步打響香品牌、做大“香文化”,永春縣委、縣政府聯手泉州晚報社主辦“永春香道 千年流香”品牌推廣行動,將引導永春香企業公司化、規模化和抱團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提升永春香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營銷力。 “永春香產業特色明顯,對于香產業發展需要的集群條件,永春也已經具備。”中國日用雜品工業協會制香分會秘書長、廈門美真香佛具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作物表示,目前廈門翔安已經面臨著土地和勞動力的制約,而自己現在的訂貨單是生產力的3倍,“將考慮將自己的三分之二的生產轉移到永春來”。
據悉,目前永春縣已啟動“中國香都”申報工作,此外正積極推動成熟企業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同時,正計劃投入40多萬元建設香文化展示館,通過該展示館擴大篾香文化的名片效應,進一步提高香產業附加值。記者 陳雅惠 通訊員 施由森 顏堯民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