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陰晴不定,國內經濟去向存在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在這般環境之下,泉州GDP已連續14年領跑全省經濟。在這片活躍的民營經濟創業熱土上,在持續高速發展了十幾年的經濟列車上,如何穩住大盤,再催新綠?經歷了粗放型、“三來一補”的一次創業之后,“二次創業”被歷史車輪推到了我們面前。
2012年正月初八,在第五次千企大會上,泉州市委市政府吹響了“二次創業”的集結號,從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再到各個縣市級黨委政府,不間斷地出臺各類扶持政策,層層接力,傾力為企業服務。2013年年初,“二次創業”主題繼續深化,提出打造產業集群帶動“二次創業”的思路。集群靠什么來帶動牽引呢?省委省政府再度為我們指明方向。“十二五”開局,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推進央企、外企、民企三個維度項目對接,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調整振興重點產業的發展思路。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集群,引導“三維對接”,為深化產業集群的方向制定了具體的坐標。
有政策,有方向,有需求,有活力。泉州“二次創業”號經濟列車在“四有驅動”下,正沿著轉型升級的經濟軌道向前邁進。
政策加油 產業增速
民營企業要發展,從粗放的制造到智造,一字鴻溝如何跨越?政府成為最大的助力推手。為了讓飽受庫存壓力的鞋服企業盡快輕裝上陣,泉州在今年春節前組織了80家本土企業抱團舉行線上線下同步特賣會;“二次創業”5億元的扶持資金至今已全部兌現,市領導掛鉤聯系重點企業活動,全市共召開企業座談會226場,協調解決關系企業切身利益的各類問題1672項。
急企業之所急,為了解決困擾許多企業的融資難題,去年我市與5家銀行開展戰略合作,全年新增貸款629.89億元,緩解了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權威經濟界人士為“二次創業”的定義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科技創新的引導和復制必然成為加速器。市領導還帶隊赴天津學習發展科技小巨人等先進經驗,推動與教育部合作實施“藍火計劃”,去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創新型企業25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025億元。
百舸爭流,在“二次創業”進程中,產業集群航母的優勢日漸明顯。市委市政府組織實施產業升級“四化”工程、“第三產業發展年”等活動。一系列先進產能建設項目在各地開花結果,全市全年共建成工業、技改、服務業項目670個,新增年產能1950億元。有推動,有成績,去年泉州的裝備制造、建筑建材、工藝制品、食品飲料等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18%。“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保持這樣的行業勢頭實屬難得。”相關經濟界人士如是評價。在市委、市政府的持續幫扶下,去年全市新增億元企業207家,引進企業總部或營銷中心300多家,新增上市企業3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2件,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甚至超過中西部一些省份全省的總數。
引進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從培育龍頭、協作配套、公共平臺、市場建設等方面入手,致力做大做強12個主要產業集群,以此為目標,泉州制定出臺了《泉州市關于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意見》。未來幾年,我們的目標便是在“滿天星星”中懸掛出耀眼的月亮:2015年,全市主要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有望達1.35萬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超4000億元的產業集群1個、超2000億元的產業集群2個、超1000億元的產業集群1個,建成一批超100億元、300億元、500億元的產業集群。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